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滋腎潤肺,補肝明目。
用途:肝腎陽虧,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目昏多淚;虛勞咳嗽;消渴;遺精。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白芍梅茶】原料:白芍5g、烏梅2枚、木瓜3g、綠茶" />
熱門關(guān)注
三陰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沖穴 迎香穴 腎俞穴 血海穴 關(guān)元穴 風池穴 中脘穴 陰陵泉穴 肩井穴
人體穴位網(wǎng)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中醫(yī)藥茶 > 百病藥茶

教你配茶去百病

時間:2012-07-02 11:29:25   來源:人體穴位網(wǎng)  作者:m.eeocool.cn

【枸杞茶】原料:枸杞10g、花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滋腎潤肺,補肝明目。
用途:肝腎陽虧,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目昏多淚;虛勞咳嗽;消渴;遺精。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白芍梅茶】原料:白芍5g、烏梅2枚、木瓜3g、綠茶3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斂肝養(yǎng)胃。
用途:胃陰不足,納差、無食欲、口渴、舌紅少苔;萎縮性胃炎;慢性瀉痢;妊娠嘔吐日久傷津;甲亢。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白芍薇茶】原料:白芍5g、白薇3g、綠茶3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養(yǎng)陰血,清肝熱。
用途:高血壓;陰虛血熱之血尿、崩漏、經(jīng)期發(fā)熱、蛋白尿。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白芍鉤藤茶】原料:白芍5g、鉤藤3g、綠茶3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柔肝清熱,平肝熄風。
用途:肝陽偏亢之眩暈、高血壓、目赤。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五味子茶】原料:五味子5g、綠茶3g。
用法:用五味子的煎煮液25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斂肺滋腎,生津,收汗?jié)?br /> 用途:肺虛喘咳、口干、自汗盜汗;夢遺滑精;無黃疸型傳染性肝炎;急性腸道感染;神經(jīng)衰弱。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生脈茶】原料:五味子5g、人參3g、麥冬3g、花茶3g、冰糖10g。
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用途:熱傷元氣,肢體倦怠、氣短懶言、口干作渴、汗出不止。
來源:《千金方》。

【五味沙斛茶】原料:五味子5g、沙參3g、石斛3g、綠茶3g、冰糖10g。
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養(yǎng)胃益津。
用途:久痢傷津或熱病后傷津。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山茱萸茶】原料:山茱萸5g、花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補肝腎,澀精氣,固虛脫;抗菌。
用途:腰膝酸痛;眩暈;耳鳴;陽痿;遺精;遺尿。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天門冬茶】原料:天門冬10g、綠茶3g。
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可加冰糖。
功能:滋陰潤燥,清肺降火;抗菌,抗腫瘤。
用途:陰虛發(fā)熱;咳嗽吐血;肺癰;咽喉腫痛;消渴;便秘;乳房腫瘤。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三才茶】原料:天門冬5g、人參3g、生地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藥的煎煮液350泡茶飲用,可加冰糖。
功能:養(yǎng)陰益氣,潤肺止咳。
用途:肺氣虛陰咳嗽。
來源:《儒門事親》。

【天貝茶】原料:天門冬5g、川貝母3g、茯苓3g、阿膠3g、杏仁3g、綠茶3g。
用法:用前五味藥的煎煮液400泡綠茶飲用。
功能:清肺祛痰。
用途:肺熱咳嗽咳血;吐血;肺癌;乳腺癌。
來源:《本事方》。
 

天冬板藍茶】原料:天門冬5g、板藍根3g、綠茶3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杉颖恰?br /> 功能:清熱養(yǎng)陰,解毒。
用途:熱病發(fā)熱、口煩渴;咽喉腫痛;扁桃體炎;口舌生瘡。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麥門冬茶】原料:麥門冬5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可加冰糖。
功能:養(yǎng)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生津;抗菌,降血糖。
用途:肺燥干咳、咯血;肺痿;肺癰;消渴;虛勞煩熱;熱病傷津,咽干口燥、便秘。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麥地茶】原料:麥門冬5g、生地3g、綠茶3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或用前二味藥的煎煮液泡茶飲用??杉颖恰?br /> 功能:養(yǎng)陰清熱。
用途:熱病煩渴、鼻出血;咽喉不利。
來源:《濟生方》。

共3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

查看評論

評論:教你配茶去百病

首頁 | 高級搜索 | 聯(lián)系我們 | 信息反饋 | 網(wǎng)站地圖 | 返回頂部 | RSS訂閱

Copyright © 2012 - m.eeocoo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體穴位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