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狗肉是一道以狗肉、大蒜等為主要食材制作的東北菜。主要烹飪工藝是炒。成品色澤油亮,味微麻辣,肉質(zhì)軟爛,軟滑,香、麻、辣、咸,多作冬令補品。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麻辣狗肉
分類
東北菜
口味
麻辣
主要食材
狗肉
工藝
炒
目錄
1制作方法
2注意事項
3營養(yǎng)價值
折疊編輯本段制作方法
折疊做法一
制作食材
凈狗肉500克,尖椒50克,花椒3克,大蒜20克,油50克,醬油25克,鹽、味精各少許,料酒15克,干辣椒5克,雞湯適量。
制作步驟
制作步驟
1、凈狗肉用白水煮八成熟,晾涼后切2厘米左右見方的塊。尖椒切大象眼片。
2、起鍋放少許油加入蒜片、干辣椒爆香,投入狗肉,加明油、料酒、醬油、味精、雞湯小火燉爛,大火收汁,淋明油、料酒,放花椒末,出鍋。
3、另起鍋放少許油,煸炒建交,加鹽、味精出鍋裝在盤中心即可。
折疊做法二
制作食材
主料:狗肉 500克,大蒜10瓣,白芝麻10克,花椒1/2大匙,新鮮橘皮10克,干辣椒10個,
配料:食用油50克,醬油1大匙,高湯適量,料酒1/2大匙,精鹽1小匙,味精1/2小匙
制作步驟
1、狗肉洗凈后用清水煮至八成熟,晾涼后切塊;蒜洗凈拍松;
2、鍋內(nèi)放油,燒熱,加入蒜、干辣椒、花椒爆香,投入狗肉,加入料酒、橘皮、高湯、醬油、白芝麻、味精后用小火燉爛,改大火收汁即可。
折疊做法三
制作食材
新鮮狗肉、干紅辣椒各適量,花椒10粒,豬油、鹽、醬油、麻油、淀粉、蔥蒜片、姜末、味精各適量。
制作步驟
1、將狗肉放在清水中浸泡3~4小時,撈出控凈水。切成片,裝碗內(nèi),加少許水淀粉抓勻漿好。干紅辣椒去蒂去籽,切成細絲。
2、坐鍋,加多量豬油,燒至五成熱時,將漿好的狗肉片倒入鍋內(nèi)滑散,視肉片色白滑透時倒人漏勺內(nèi),控凈油。
3、原鍋留底油,用蔥、姜、蒜熗鍋,再放人狗肉片,加鹽、醬油、湯適量翻炒至熟,點味精,出鍋裝盤。4、辣椒絲炸一下,倒入原鍋加麻油少許燒熱,放入花椒粒稍炸一下,撈出不要,倒入盤內(nèi)的狗肉片上即可。
折疊編輯本段注意事項
剛被宰殺的狗,因有土腥氣味,不宜立即食用。烹制前,先把狗肉用鹽漬一下,然后取出切成塊,再以清水充分洗凈??扇コ啡獾碾丁?/span>
折疊編輯本段營養(yǎng)價值
狗肉,味道醇厚,芳香四溢,所以有的地方叫香肉,它與羊肉都是冬令進補的佳品。狗肉營養(yǎng)價值很高,每100克狗肉含蛋白質(zhì)14.5克,脂肪23.5克,可與牛肉、豬肉相媲美,而且含有鉀、鈣、磷、鈉及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是理想的營養(yǎng)食品。
中醫(yī)認為狗肉不僅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而且具有入藥療疾的效用。狗肉味甘、咸、酸、性溫,具有補中益氣、溫腎助陽之功。漢族民間的說法是狗肉可以壯陽,所以狗肉多作冬令補品。
《普濟方》說狗肉"久病大虛者,服之輕身,益氣力。"《本草綱目》中載,狗肉能滋補血氣,專走脾腎二經(jīng)而瞬時暖胃祛寒'補腎壯陽',服之能使氣血溢沛,百脈沸騰。故此,中醫(yī)歷來認為狗肉是一味良好的中藥,有補腎、益精、溫補、壯陽等功用。民間也有了"吃了狗肉暖烘烘,不用棉被可過冬"、"喝了狗肉湯,冬天能把棉被當"的俗語?,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明,狗肉中含有少量稀有元素,對治療心腦缺血性疾病,調(diào)整高血壓有一定益處。狗肉還可用于老年人的虛弱癥,如尿溺不盡、四肢厥冷、精神不振等。
1. 狗肉不僅蛋白質(zhì)含量高,而且蛋白質(zhì)質(zhì)量極佳,尤以球蛋白比例大,對增強機體抗病力和細胞活力及器官功能有明顯作用;
2. 食用狗肉可增強人的體魄,提高消化能力,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性功能。狗肉還可用于老年人的虛弱癥,如尿溺不盡、四肢厥冷、精神不振等。冬天常吃,可使老年人增強抗寒能力。
一般人皆可食用;老年人更佳。
適于腰膝冷痛、小便清長、小便頻數(shù)、浮腫、耳聾、陽痿、脘腹脹滿、腹部冷痛者食用;
凡患咳嗽、感冒、發(fā)熱、腹瀉和陰虛火旺等非虛寒性疾病的人均不宜食用;
腦血管病、心臟病、高血壓病、中風后遺癥患者不宜食用;大病初愈的人也不宜食用。
烹飪時,應以膘肥體壯、健康無病的狗為佳,瘋狗肉一定不能吃。
把狗肉的品質(zhì)和皮色聯(lián)系起來,說"一黑,二黃,三花,四白"。但也有人認為"黃狗為上, 白狗次之, 黑狗為下"。
1、水煮法:將狗肉放入冷水中用大火煮沸,然后倒去水,再將狗肉切成塊狀或片狀。狗肉經(jīng)過這樣處理,再燒炒就沒有膻味了。
2、煸炒法:燒熱油鍋后,把肉塊投入煸炒,狗肉中的水分就會不斷滲出,直到鍋干肉緊即可,取出后再烹調(diào)就沒有膻味了。
3、放佐料法:將姜、蔥、蒜、酒、五香粉或陳皮、砂仁等藥材和狗肉一起烹燒,也可去除膻味。
(查看評論) |
Copyright © 2012 - m.eeocoo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體穴位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