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guān)注
三陰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沖穴 迎香穴 腎俞穴 血海穴 關(guān)元穴 風(fēng)池穴 中脘穴 陰陵泉穴 肩井穴
人體穴位網(wǎng)
  您當(dāng)前的位置:首頁(yè) > 中醫(yī)食療 > 癌癥專科食療

對(duì)胃癌病人有益的食療配方

時(shí)間:2012-06-24 12:39:51   來源:人體穴位網(wǎng)  作者:m.eeocool.cn

     大多數(shù)胃癌病人都存在惡心、嘔吐、上腹部脹氣等癥狀,并常常因此變得食欲不振,逐漸消瘦,繼而營(yíng)養(yǎng)不良。這樣不僅對(duì)病人自身的抵抗力有一定影響,還會(huì)降低耐受力,給治療也帶來很多麻煩,有些有效的治療方法就不能使用。

 推薦6款對(duì)胃癌病人有益的食療配方:

    1、十全大補(bǔ)湯

    原料:黨參黃芪、肉桂、熟地、炒白術(shù)、炒川芎當(dāng)歸、酒白芍、茯苓、炙甘草各30克,豬肉、豬肚各1 000克,墨魚150克,生姜100克,豬皮、雜骨及雞鴨爪、雞鴨翅各適量。

    制作:以上藥物用紗布袋松裝扎口,墨魚發(fā)透去凈骨筋膜,豬肉、豬肚、雜骨、豬皮等分別洗凈,其中棒子骨打碎,生姜洗凈拍破。把上面?zhèn)浜玫乃幬锖褪澄锿瑫r(shí)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武火加熱至沸,撇凈浮沫,文火上燉2小時(shí),將肉、墨魚、雞、鴨爪翅撈起,晾涼切成合適的片、絲、塊分別盛放,逐一裝碗中,再注入藥湯。十全大補(bǔ)湯也可采用藥食分制法。

    用法:每日2~3次飲湯。

    功效:此湯由《和劑局方》十全大補(bǔ)湯加味而成。治氣血虧損而又偏于虛寒之證,療效確實(shí)?,F(xiàn)又加入豬肉、墨魚、雞鴨爪翅等燉湯,其滋養(yǎng)補(bǔ)益作用為之加強(qiáng),有較好的溫補(bǔ)氣血之功。

    適應(yīng)證:適用于氣血不足,久病體虛,面色萎黃等偏于虛寒之證。

    2、韭汁牛乳飲    

    原料:生韭菜根、葉各500克,牛奶100毫升,姜汁50毫升。    

    制作:生韭菜根、葉搗爛,用紗布包絞汁。牛奶燒開,沖入韭菜汁、姜汁即可。

    用法:緩緩咽下,每日頻服。

    功效:韭汁香、姜汁辣、牛奶甘潤(rùn),食之別有風(fēng)味。功用為溫中行氣,散瘀逐痰,降逆止嘔止痛。    

    適應(yīng)證:適用于胃痛胃脹,嘔吐,胃有腫塊且堅(jiān)硬,氣滯血瘀型者。

    3、慈姑蘆筍羹

    原料:山慈姑30克,蘆筍300克,冰糖、味精適量。

    制作:將山慈姑外面衣皮刮去,洗凈,瀝干,切成片。蘆筍洗凈切成片,放入鍋內(nèi)加清水煮熟,撈出瀝干。慈姑片、蘆筍片裝入碗內(nèi),加冰糖、味精,上籠蒸20分鐘,熟后取出即可。

    用法:每日1次食用。

    功效:本膳味鮮清香,微甜清爽。功用為清熱解毒和胃、軟堅(jiān)、散結(jié)、消痰。

    適應(yīng)證:用于胸脅、胃脘脹痛,食欲不振,吞咽困難,呃逆,具有熱象的胃癌。

    4、茯苓包子

    原料:茯苓10克,香油、紹酒、醬油各1D毫升,面粉1000克,鮮豬肉500克,生姜食鹽各15克,胡椒粉5克,大蔥25克,骨頭湯250毫升。

    制作:將茯苓去凈皮,用水潤(rùn)透,蒸欺切片,用煎煮法取汁,每次分別加水約400毫升,加熱煮提3次,每次煮提1小時(shí),3次藥汁合并濾凈,再濃縮成500毫升,待用。面粉加入發(fā)面300克左右,加溫?zé)?a href=/zhongcaoyao/17599.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茯苓水500毫升,和成面團(tuán)發(fā)酵。將豬肉剁成蓉,倒入盆內(nèi)加醬油、姜末、食鹽、香油、紹酒、蔥花、胡椒、骨頭湯等,攪拌成餡。待面團(tuán)發(fā)成后,加堿水適量和勻,按常規(guī)加餡做成包子。將包好的生坯擺人蒸籠內(nèi),沸水上用武火蒸15分鐘即成。 

    用法:每日食用1~2次。

    功效:此與一般食用包子的不同處,就在于加入了茯苓,有健脾寧心,利水滲濕之效。    

    適應(yīng)證:脾虛濕盛而見腹脹、食少、便溏、小便不利或心悸失眠的患者,常食有益。 

    5、薏菱紫藤湯     

    原料:菱角、新鮮紫藤、薏苡仁各20克,鮮蜜少許。

    制作:菱角洗凈,剝殼取肉;新鮮紫藤切成片。菱角外殼、紫藤莖片裝入紗布袋內(nèi),與薏苡仁、菱肉一起下入水鍋內(nèi),先用旺火燒沸,后用文火熬煮成粥,去除布袋后加少許鮮蜜調(diào)味。

    用法:每日2次食用。

    功效:本品特點(diǎn)味甜、質(zhì)香、適口。功用為健脾滲濕,清熱解毒,消腫。

    適應(yīng)證:用于便秘、胃痛、抗胃腸癌癥。

    6、黃芪猴頭雞片

    原料:雞片250克,雞蛋1個(gè),黃芪30克,猴頭菌150克,小白菜心100克,姜、蔥、香油、黃酒、精鹽、白糖、味精、水淀粉各適量。

    制作:猴頭菌沖入開水,發(fā)好后洗凈,擠干水,切成厚約3毫米的薄片泡入水中。小白菜心洗凈切段。姜適量洗凈切片。雞片用雞蛋、精鹽、水淀粉上薄漿。黃芪洗凈,裝入紗布袋內(nèi),用中火熬煎汁液。燒熱鍋放生油,油至三成熱時(shí),把雞片放入,至其變色,立即把猴頭菌片、小白菜心段放入,攪和均勻,即可倒出瀝去油待用。再煸蔥姜出香味,放熟油、黃酒、精鹽、白糖、味精等及鮮湯、黃芪汁液燒沸后用水淀粉勾芡,然后把雞片等倒入翻拌均勻,淋上香油即可。

    用法:每周2~3次食用。

    功效:本品色淡,味鮮香,雞肉柔嫩爽滑,具南國(guó)風(fēng)味。功用為補(bǔ)氣益血,消腫利尿健脾胃。

    適應(yīng)證:用于氣虛、血虛、脾胃虛弱、食少、人體消瘦、神倦乏力、氣血兩虧型。

查看評(píng)論

評(píng)論:對(duì)胃癌病人有益的食療配方

首頁(yè) | 高級(jí)搜索 | 聯(lián)系我們 | 信息反饋 | 網(wǎng)站地圖 | 返回頂部 | RSS訂閱

Copyright © 2012 - m.eeocoo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體穴位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