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體位受術者坐位或仰臥位。
   2.操作術者以拇指食指指腹對合,著力于掌指間順序掐而拿之,掐以按壓,拿以旋轉(zhuǎn);掐要剛中有柔,拿要柔中有剛。指下靈活自如,形如指間捻珠。
   3.要領先以指腹著力,后以指端重刺激,每個部位分三次操作" />
熱門關注
三陰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沖穴 迎香穴 腎俞穴 血海穴 關元穴 風池穴 中脘穴 陰陵泉穴 肩井穴
人體穴位網(wǎng)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人體穴位圖 > 保健按摩

50種按摩手法的運用(2)

時間:2012-05-10 17:13:53   來源:人體穴位網(wǎng)  作者:m.eeocool.cn

三十一、掐拿八邪
   1.體位受術者坐位或仰臥位。
   2.操作術者以拇指食指指腹對合,著力于掌指間順序掐而拿之,掐以按壓,拿以旋轉(zhuǎn);掐要剛中有柔,拿要柔中有剛。指下靈活自如,形如指間捻珠。
   3.要領先以指腹著力,后以指端重刺激,每個部位分三次操作,即正中、左鄰、右鄰,只需順通掐拿,不宜橫行撥動。
   4.作用活血止痛,清利腦髓,通利關節(jié),舒筋活絡,祛邪扶正,散寒祛風。


三十二、掐拿八縫
   1.體位受術者坐位。
   2.操作術者以拇指指腹端與食指指腹對合,順行著力于掌面第一二節(jié)指關節(jié)橫紋(每一橫紋為一縫,雙手八縫),掐而拿之。
   3.要領
   (1)持續(xù)著力,順序施術,剛中有柔,由表及里,由淺入深:
   (2)術中避免抻扯扭轉(zhuǎn)。
   4.作用 通經(jīng)活絡,散風止痛,祛邪扶正,消積止咳,通利關節(jié)。


三十三、金蛙游水法
   1.體位 受術者仰臥位,術者站足下。
   2.操作 術者兩手握雙足踝,施力導引雙下肢屈膝,屈髖到極限,然后使雙膝外旋,兩足相對,再導引雙腿向下蹬伸。
   3.要領 用力需和緩持續(xù),不可用暴力,避免損傷股骨頭。
   4.作用 滑利關節(jié),正復歸窠,舒筋活血,消腫止痛。
   5.注意 老年者慎用此法。


三十四、雙屈膝旋髓法
   1.體位 受術者仰臥位,兩下肢屈曲并攏。
   2.操作 以一手握兩踝上懸鐘穴處,使膝關節(jié)屈曲,以另一手肘部下壓膝關節(jié),盡可能與腹部相接后再做向左或右的環(huán)形旋轉(zhuǎn),反復數(shù)次。
   3.要領
   (1)下壓雙膝動作要緩慢,逐漸增加彎曲度。
   (2)旋轉(zhuǎn)雙髖,扭動腰部時軀干上部應固定,幅度以能耐受為度。
   4.作用 行氣通絡,強健腰腿。
   5.注意 整個操作過程忌用蠻力,髖關節(jié)、脊柱畸形者慎用。


三十五、單屈膝旋髓法
   1.體位 受術者仰臥,術者下肢屈曲。
   2.操作 以一手握于踝上三陰交、懸鐘穴處,另一手置膝上固定膝關節(jié)。將下肢盡量屈曲下壓,使膝與腹部相接后再向左或右做環(huán)形旋轉(zhuǎn)數(shù)次。
   3.要領
   (1)屈膝下壓到腹部,動作宜緩慢,逐漸增加彎曲度。
   (2)旋轉(zhuǎn)緩慢而有節(jié)律,幅度以能耐受為度。
   4.作用 行氣通絡,屈伸腰腿。
   5.注意 整個操作過程忌用蠻力。髖關節(jié)畸形者忌用。


三十六、按跟腱法
   1.體位受術者俯臥位。
   2.操作
   (1)以兩拇指置跟腱兩側(cè),一手拇指自跗陽穴向下經(jīng)昆侖穴到仆參,另一手拇指自復溜穴經(jīng)太溪穴水泉穴推按數(shù)次。
   (2)再以兩拇指置承山穴,自上向下經(jīng)足跟推到涌泉穴止,反復數(shù)次。
   3.要領
   (1)兩拇指沿跟腱兩側(cè)推動時用力均勻有力。
   (2)推動沿經(jīng)穴位及跟腱處應著力重些,但承山穴著力稍輕。
   (3)術時溫熱,酸脹,術后下肢有力,腰部輕松。
   4.作用 行氣通絡,強健腰腿。
   5.注意 皮膚干燥者可蘸酒以免擦傷。


三十七、揉涌泉法
   1.體位 受術者仰臥位。
   2.操作 以一手握足趾使足背屈,另一手拇指置涌泉穴,旋轉(zhuǎn)指揉2~5分鐘。
   3.要領
   (1)指揉應均勻用力,可配合點按。
   (2)術時微酸脹感,術后足心發(fā)熱,微汗,頭腦清爽。
   4.作用 通關開竅,鎮(zhèn)靜安神。
   5.注意術時蘸酒,防傷皮膚。


三十八、膝周揉法
   1.體位 受術者仰臥位,膝下加厚墊;
   2.操作 以拇指掌側(cè)指揉血海、陰陵泉、陽陵泉、內(nèi)外膝眼、犢鼻等穴后,再以掌心置髕骨上,手指分置膝周圍揉捏,反復操作。
   3.要領
   (1)揉時手指一齊均勻用力。
   (2)指揉時有酸脹,放射性溫熱,術后膝部活動輕松。
   4.作用清化濕熱,健脾和胃。


三十九、揉膝法
   1.體位 受術者仰臥位,膝下加墊。
   2.操作 以一手置伏兔穴平高處,自上向下到膝關節(jié)上方做鉗形揉捏,反復數(shù)次。再以一手握拳置膝上陰市穴、梁丘穴處,反復拳揉。
   3.要領
   (1)拳揉用力以能耐受為度。
   (2)體虛弱者可用空拳,.揉后配腹前撫摩,體壯用實拳。
   (3)術時局部溫熱,術后下肢輕松有力。
   4.作用 和胃理氣,消腫散瘀。
   5.注意 皮膚干燥者蘸酒,免傷皮膚。

四十、腳推法

160   1.腳直推法
   (1)體位 受術者俯臥位。
   (2)操作 術者雙手握踩床橫木,提氣輕身,控制自重,以單足或雙足踩壓在旋術部位,以足跟著力,自腰向臀及下肢進行直線推動,反復操作數(shù)次(如圖23—1)。
   (3)要領
   1)足跟推是足跟沿腰部、背部循經(jīng)或沿肌肉纖維方向,從受術者身體上部向下部及下肢推動。
   2)術時足踝動作要靈活,囑受術者在踩時呼氣,抬足時吸氣,不可憋氣。
   3)用力要均勻柔和,緩推,不可跳動。用力不可過猛。
   4)年老體弱、兒童、孕婦禁用。
   (4)作用 疏理氣血,祛風散寒,舒筋活絡,解痙止痛,消除疲勞。

  2.足掌直推
   (1)體位 受術者仰臥位,胭窩下加墊。或俯臥位,髂前及肋下加墊。
   (2)操作 術者用單足掌或雙足掌掌面著力于施術部位,做直線或弧線推動,如腹前、腹內(nèi)、腹外、腹后足掌推法。

共3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

查看評論
上一篇:50種按摩手法的運用(1)     下一篇:按摩點穴療法

評論:50種按摩手法的運用(2)

首頁 | 高級搜索 | 聯(lián)系我們 | 信息反饋 | 網(wǎng)站地圖 | 返回頂部 | RSS訂閱

Copyright © 2012 - m.eeocoo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體穴位網(wǎng)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