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種常用的拔罐治療罐法
一、單罐法:亦稱單罐獨用,一般用于治療病變范圍局限的疾病,可按病變或壓痛范圍大小,選用適當口徑的火罐。如軟組織扭挫傷、勞損選阿是穴,“網球肘”選肱骨外上髁處,癰癤切開后或自潰后在其上拔罐以排膿等。
二、多罐法:多罐法即多罐并用, 一般用于治療病變范圍比較廣泛、病變處肌肉豐滿的疾病?;蛎舾蟹磻c較多者,可根據病變部位的解剖形態(tài)等情況,酌情吸拔幾個至10余個。如某一肌肉勞損時可按肌肉的走向成行排列吸拔多個火罐。稱排罐法。間距可密可疏,間距密的(罐距小于3.5厘米)稱為密排法。間距疏的(罐距大于7厘米)稱為疏排罐法。
三、留罐法:留罐法又稱為坐罐法,指罐吸拔在應拔部位后留置一段時間的拔罐法。留置時間一般為5~20分鐘,罐大吸拔力強的應適當減少留罐時間,夏季及肌膚薄處留罐時間不宜過長,如需拔淤血罐,時間可稍延長。但不要拔破皮膚和起水泡。留罐法可用于拔罐治療的大部分病癥,是最常用的拔罐法。
四、閃罐法:閃罐法指罐吸拔在應拔部位后隨即取下。反復操作至皮膚潮紅為止的拔罐方法,若連續(xù)吸拔20次左右,又稱連續(xù)閃罐法。此法的興奮作用較為明顯。適用于肌肉痿弱、局部皮膚麻木或機能減退的虛弱病癥及中風后遺癥等。由于閃罐法屬于充血拔罐法,拔后在皮膚上不留于淤紫斑,較適合面部拔罐。
五、走罐法:走罐法又稱推罐法。行罐法或旋罐法。操作前先在罐口或吸拔部位涂上一層薄薄的潤滑油,如石蠟、凡士林(也可根據病情等選用風油精、紅花油、風濕油、消炎止痛膏、藥酒等提高療效),便于滑動。吸拔后用左手按住罐具前部皮膚,右手握住罐底平推或稍傾斜推動,作前、后、左、右方向移動。也可根據患部需要作環(huán)形旋轉移動。此時走罐部位皮膚可見潮紅、深紅或起丹痧點,治療即告結束。本法宜選用罐口較大、罐口壁較厚且光滑的玻璃或有機玻璃罐。多用于胸背、腰骶、腹部、大腿等面積較大、肌肉較厚的部位,常用于治療麻痹、肌肉萎縮、神經痛和風濕痹痛等。
六、溫罐法:溫罐法指在留罐治療的部位上加用紅外線儀、神燈、周林頻譜儀等照射,或用艾條溫灸罐體四周。既可提高療效,又可防止患者著涼。本法兼有拔罐熱療的雙重作用。一般用于寒冷潮濕的季節(jié),或病人患有虛寒、寒濕性病癥。
七、指罐法:指罐法就是在需要拔罐治療的穴位或患處先用手指替代針點按穴位(點穴)或點揉患部后再進行拔罐治療的方法。指罐法同時兼有拔罐、針刺和按摩的共同作用。可提高拔罐治療效果,擴大治療范圍,臨床常用于治療病情較急、疼痛劇烈之癥,對軟組織挫扭傷和勞損等癥效果顯著。
八、血罐法:血罐法也稱刺絡拔罐、刺血拔罐。先用三棱針、梅花針(皮膚針)、注射針或縫被針等按病變部位的大小和出血量的要求,針刺穴位或治療部位(輕刺以皮膚出現紅暈為度,中刺以微出血為度,重刺以點狀出血為度),然后再拔罐并留罐。留罐時間長短按不同部位和病癥需要出血的量而定。一般出血量在數滴和數毫升之間。適用于各種急慢性軟組織損傷、高熱、神經痛、神經性皮炎、丹毒等。
九、針罐法:針罐法指在穴位上用毫針針刺“得氣”后,將針留在原處,再以針刺處為中心拔罐。又稱留針拔罐或帶針坐罐。還可針刺穴位“得氣”后出針,不按壓針孔,立即在出針的穴位上拔罐,并吸出少許血液或組織液。此法有拔罐和針刺的雙重作用??商岣忒熜В嘤糜趩为毎喂薤熜芳训念B固性痛痹等,對各種軟組織慢性損傷療效也不錯。
十、溫針罐法:溫針罐法是在針罐法的基礎上加用紅外線儀,神燈、周林頻譜儀等照射或艾條溫灸局部及罐體四周的方法。本法兼有針灸、拔罐和熱療三種作用,適用于多種慢性、頑固性虛寒疾病的治療,且療效好。
(查看評論) |
Copyright © 2012 - m.eeocoo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體穴位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