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注
三陰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沖穴 迎香穴 腎俞穴 血海穴 關元穴 風池穴 中脘穴 陰陵泉穴 肩井穴
人體穴位網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人體穴位圖 > 艾灸療法
    時間: 2012-06-24

    簡介:潰瘍性結腸炎
    主穴:(1) 關元穴、神闕穴、足三里(2) 脾俞穴、腎俞穴、命門穴

    配穴:食欲差:中脘穴、胃俞穴腹痛:天樞穴、大腸俞


    用法:溫和灸:每穴灸10-20分,每日2次,15次1療程
    ...
    瀏覽全文 >>

    時間: 2012-06-24

    簡介:胃下垂

    主穴:(1) 中脘穴、胃上穴、神闕穴(2) 脾俞穴、胃俞穴、氣海穴、足三里

    配穴:胃潰瘍: 左側華佗夾背壓痛點(胸6-12棘突旁)十二指腸潰瘍:右側華佗夾背壓痛點(胸6-12棘突旁)
    用法:溫和灸或回旋灸:每次15-30分鐘,每日1...
    瀏覽全文 >>

    時間: 2012-06-24

    簡介:胃痛

    主穴: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

    配穴:
    上腹飽脹: 上脘穴、梁門穴惡心嘔吐:內關穴大便稀溏:神闕穴、天樞穴消疫乏力:關元穴發(fā)熱:曲池穴大便潛血:隱白穴、肝俞穴胃酸過多:陽陵泉、公孫穴、太沖穴、肝俞穴

    用法:溫和灸:每穴...
    瀏覽全文 >>

    時間: 2012-06-24

    簡介:肺結核
    主穴:肺俞穴、膻中穴、膏肓穴

    配穴:
    潮熱盜汗:陰郄穴、太溪穴喀血:孔最穴遺精:腎俞穴

    用法:溫和灸:每穴灸15-30分,每日1次,7-10次1療程
    ...
    瀏覽全文 >>

    時間: 2012-06-24

    簡介:支氣管炎

    主穴:大椎穴、肺俞穴、膻中穴、天突穴

    配穴:

    急性:風門穴、身柱穴慢性: 膏肓穴、脾俞穴、腎俞穴、足三里痰多:豐隆穴喘息:定喘穴發(fā)熱: 曲池穴

    用法:溫和灸:每穴灸10-20分,每日1-2次,10次1療程.
    ...
    瀏覽全文 >>

    時間: 2012-06-24

    簡介:感冒

    主穴:大椎穴、肺病、風門穴、足三里
    配穴:鼻塞:迎香穴發(fā)熱: 曲池穴頭痛:太陽穴、印堂穴咳嗽:天突穴

    用法:溫和灸:每穴灸15-30分鐘每日1次,3-6次一療程
    ...
    瀏覽全文 >>

    時間: 2012-06-24

    簡介:低血壓
    主穴:百會穴、足三里。配穴:心慌:心俞穴、內關穴。頭暈易疲勞:關元穴、氣誨穴。直立性低血壓:中脘穴、脾俞穴、肝俞穴。
    用法:溫和灸:每穴灸20-30分每日1次,10-15次1療程。
    ...
    瀏覽全文 >>

    時間: 2012-06-24

    簡介:冠心病主穴:
    內關穴、心俞穴、膻中穴、厥陰俞、曲澤穴。配穴:天突穴、中脘穴、神堂穴、鳩尾穴。

    用法:

    溫和灸:每穴灸15-30分,每日1-2次,10次1療程。
    ...
    瀏覽全文 >>

    時間: 2012-06-24

    簡介:頭痛主穴:

    通天穴、懸鐘穴、太沖穴、痛點穴。
    配穴:合谷、太陰穴、陽陵泉、涌泉穴。

    用法:溫和灸:每穴灸15-30分鐘每日1次,15次一療程.
    ...
    瀏覽全文 >>

    時間: 2012-06-24

    簡介:中風后遺癥

    主穴:
    (1) 百會穴、天窗穴、肩與穴、曲池穴、足三里;(2) 百會穴、承靈穴、曲鬢穴、懸鐘穴、陽陵泉

    配穴:

    軟癱:氣海穴、肝俞穴、脾俞穴。硬癱:中脘穴、巨闕穴、肝俞穴??诮峭嵝保旱貍}穴、頰車穴。肢麻:隱白穴、神...
    瀏覽全文 >>

    時間: 2012-06-24

    簡介:腦動脈硬化

    主穴:足三里、懸鐘穴。

    配穴:頭痛頭暈:風池穴、大椎穴;肢麻:外關穴。

    用法:溫和灸:每穴灸15-20分鐘,每日1次,15次1療程。
    ...
    瀏覽全文 >>

    時間: 2012-06-24

    簡介:高血壓
    主穴:涌泉、百會、曲池、足三里、懸鐘

    配穴:頭痛頭暈:風池、大椎;健忘失眠:神門、腎俞;肢麻:外關。

    用法:溫和灸:每穴灸15-20分鐘,每日1-2次,15次1療程。
    ...
    瀏覽全文 >>

    時間: 2012-06-22

    簡介:視頻:艾灸的幾種方法... 瀏覽全文 >>

    簡介:9種實用的艾灸養(yǎng)生方法 應用灸法時的配方,可根據(jù)疾病情況,人體素質和臟腑功能偏盛偏衰,以補偏救弊的原則,各有重點的擇優(yōu)使用。現(xiàn)舉例配方如下:①補中益氣艾灸養(yǎng)生方【施灸方穴】百會、中脘、氣海、足三里、三陰交、太淵。... 瀏覽全文 >>

    簡介:教你如何進行冬季養(yǎng)生艾灸由于艾炷灸特別是懸灸的易于操作性和大眾的普遍接受性,我推薦大家盡量選用艾炷灸特別是懸灸,懸灸時可直接手持艾卷在穴位上進行持續(xù)艾灸或雀啄樣艾灸,也可選用合適的艾灸架、艾灸筒或艾灸盒進行... 瀏覽全文 >>

    時間: 2012-06-22

    簡介:艾灸的分類和施灸方法

    除了特殊的灸法,在施行艾灸時都需使用到艾葉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說:“凡用艾葉,須用陳久者,治令軟細,謂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則易傷人肌脈”。 因此,必須用陳久的艾葉,而且越陳...
    瀏覽全文 >>

    時間: 2012-06-22

    簡介:艾灸能延年益壽
    --艾灸的功效和作用篇通過長期實踐,人們在很早以前就知道艾是一種灸用最好的原料。現(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地球上的植物葉子的脈絡惟有艾葉最均勻,早在三千年,聰明的中國人就發(fā)現(xiàn)了艾用作灸的原料最為適宜。艾,是一種...
    瀏覽全文 >>

    時間: 2012-06-22

    簡介:什么是艾灸?
    所謂艾灸,是利用菊科植物艾葉作原料,制成艾絨、艾柱或艾條,在一定的穴位上,用各種不同的方法燃燒,直接或間接地施以適當溫熱刺激,通過經絡的傳導作用而達到防病治病和養(yǎng)生保健目的的一種方法。清代吳亦鼎在《神...
    瀏覽全文 >>

    簡介:溫灸的發(fā)展和作用及常用養(yǎng)生灸穴位什么是溫灸?溫灸是中醫(yī)學中的一種傳統(tǒng)理療手段(砭針灸藥,中醫(yī)四術之一),將點燃的藥媒或加熱的礦物,放置在人體經絡、穴位所在位置的表層皮膚上,通過熱和能量輸入,引起人體“應激反應&rd... 瀏覽全文 >>

    時間: 2012-06-22

    簡介:艾炷隔鹽灸治腹瀉

    腹瀉是大腸疾病最常見的癥狀,分為急、慢性,急性腹瀉病發(fā)時期為1至2個星期,以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伴有發(fā)熱者提示急性感染;而慢性腹瀉則在2個月以上,主要表現(xiàn)為便意頻繁或里急后...
    瀏覽全文 >>

    簡介:脂肪液化可試試局部外敷白糖加艾灸

    脂肪液化以手術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組織游離,滲出液中可見漂浮的脂肪滴,刀口邊緣及皮下組織外觀無壞死征象,滲出液連續(xù)3次細菌培養(yǎng)無細菌生長,刀口滲液在鏡下可以見到大量脂肪顆粒...
    瀏覽全文 >>

    時間: 2012-06-22

    簡介:妙用身柱防治感冒


    感冒是一種由呼吸道病毒引起的,以鼻咽部炎癥為主要表現(xiàn),伴有咳嗽、頭痛、惡寒發(fā)熱、全身不適為其特征,全年均可發(fā)病,尤以春季多見的自愈性疾病。西醫(yī)學認為當人體受涼、淋雨、過度疲勞等因素使全...
    瀏覽全文 >>

    簡介:胃脘痛又是以左側偏中上腹部,胸骨下方凹陷、肚臍上方(靠近心窩處)區(qū)域的疼痛為主要表現(xiàn)的消化道很常見的癥狀。西醫(yī)... 瀏覽全文 >>

    時間: 2012-06-14

    簡介:灸三陰交穴
    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位于小腿內側,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后緣。 三陰交是足三陰經(脾經、腎經、肝經)的交會穴,對肝、脾、腎三臟的疾病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濕,疏肝益腎,調經血,主生殖的功能。中醫(yī)學文獻記載,三...
    瀏覽全文 >>

    時間: 2012-06-14

    簡介: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屬足陽明胃經。位于小腿的前外側,在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 足三里是胃經的主要穴位,具有調理脾胃、健運脾陽,溫中散寒,補中益氣,調和氣血、宣通氣機,導氣下行,補虛強身的作用?!都滓医洝份d:“五...
    瀏覽全文 >>

首頁 | 高級搜索 | 聯(lián)系我們 | 信息反饋 | 網站地圖 | 返回頂部 | RSS訂閱

Copyright © 2008 - 2015 m.eeocoo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體穴位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