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素有學習歷史、重視歷史、撰寫歷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是國內外最大的一個中國古代歷史專業(yè)研究機構,已走過近60年的歷程。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程中,下面就是范文模板網(wǎng)帶來的簡明中國歷史讀本讀書心得,希望能幫助大家!
簡明中國歷史讀本讀書心得1
近期,拜讀了黃仁宇先生的《中國大歷史》,加深了原來記憶中有關中國古今歷史的條線印象,體會到作者負笈海外轉換視角、重點提取綜合評判的良苦用心。鑒于讀得有些散漫,而中國歷史之漫漫征途、悠悠流長,其間奧妙玄機,非著說之人一冊黃卷可以蔽之,亦非捧冊之人一時可以察之、一刻可以識之,進而揣測作者或是沒有言盡,寬宥鄙人亦是體嘗有限。故此,作者以宏觀綜合論之,鄙人從小我主觀臆想,讀史于此冊,品讀在其外,隨著零星感悟,簡要、散漫作一讀書筆記。
一、本書架構及史學觀點
正如自序篇中概括的一樣,以“中國大歷史”命名本書,作者旨在將宏觀視野這一觀念引導到中國歷史研究里去。(一)由于負笈海外,授課對象是非本族的異國子民,作者曾懷疑講述歷史知識的意義及實用價值,輾轉反思之后,最終決定廣泛利用歸納法將現(xiàn)有史料高度壓縮,構成一個簡明而前后連貫的綱領,在與西歐史及美國史有了幅度與層次上比較的基礎上再加以研究。(二)對既成事實、不可逆轉的史實,更多專注于考慮其積極意義及前后連貫的出處,而不以個人之恩怨愛憎當作歷史轉折點。(三)不從道德的角度檢討歷史,而是從技術的角度分析中國歷史的進程,著眼于現(xiàn)代型的經濟體制如何為傳統(tǒng)社會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機促成其在中國土地上落腳(文字摘自自序篇,稍作整理)~
鄙人在閱讀“安祿山的反叛”、“王安石的變法”、“數(shù)字管理還沒成熟”、“張居正與萬歷皇帝”等篇章時,對作者的宏觀綜合分析法逐漸熟悉并認可,對其通過講說分析不同階段、不同朝代有關“政府抽稅”的歷史演變,論證“傳統(tǒng)社會不容產生現(xiàn)代型經濟體制”的觀點慢慢領會逐步接受?;蛟S這些觀點在歷史課本中有所提及、野史小說中早有影射,不敢確說是作者首創(chuàng)或獨創(chuàng),但確是鄙人第一次跳出政治形態(tài)、道德意識去讀史,改作因循本書倡導的“大歷史”似的敘述、點評去理解一段歷史,體會經濟體制、技術條件等其他因素對于歷史、社會、國家(朝代)演進的重要意義,以及它們是如何作用于當時、廣泛影響于后世的。
簡明中國歷史讀本讀書心得2
非常欣賞上海一所學校的辦學理念:“教學生四十年,為學生想四十年,為國家民族想四百年?!?/p>
那么我們歷史教師承擔著怎樣的時代使命?通過歷史課,學生學到的應該是什么?難道只是為了讓他們記住一些朝代,背下一些都城,了解一些屈辱,知道一些探索嗎?我認為問題可能出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傳統(tǒng)的教學目標基本上是以傳授知識和培養(yǎng)歷史思維能力為主,在思想教育方面,多為政治性的國家教育和民族教育,缺乏情感影響和人格教育。
2、過于強調完整的學科知識體系,知識點羅列過多,授課時間不足,教師教學緊張,導致教法實施以“灌輸”、“說教”和“畫重點”最為普遍;教師包辦“壟斷”和“一言堂”,忽視學生主體性的存在,也導致學生和社會對歷史課程產生誤解和偏見,認為歷史的學習方法無非是死記硬背而已。
新的《歷史課程標準》界定歷史學科的性質為人文學科即歷史教育要關注學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和思想境界的建設。所以我們要使學生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意識。那么,如何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呢?
有一次,周一早晨舉行升國旗、唱國歌的儀式。讓我們感到尷尬的是站著一千多名學生的大操場,幾乎聽不到唱國歌的聲音。面對這樣的場面,我做了這樣的工作:南京大屠殺固然是日本犯下的不可饒恕的罪行,但也正是由于國家放棄了人民,將軍放棄了士兵,軍隊放棄了百姓,男人放棄了女人,兒女放棄了父母,大人放棄了孩子的因素,所以才會出現(xiàn)這樣束手
待斃的情形。而在一個公民的社會里,每個人都是國家的主人,如果我們在任何時候能想到“我就是國威,就是國儀,就是國家的尊嚴與安全,”那么,我們就能做到在空無一人的廣場上獨自一人長國歌升國旗,而那一個人的力量將勝過千百個不負責任的“匹夫”。這里面沒有一句直接的說教,沒有一句直接的批評,但我想每一名學生都會被震撼,每一名學生都會深思。這件事告訴我們,歷史教育無處不在,歷史教育大有作為,歷史教育責任重大,它關系到國家、民族的存在與興衰。
簡明中國歷史讀本讀書心得3
《中國共產黨歷史簡明讀本》,簡明扼要地介紹了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歷程中不斷發(fā)展壯大的歷史。本書雖謂簡明讀本,但展現(xiàn)的壯闊的歷史進程分外厚重和堅實。一書在手,便能清晰地把握黨的歷史的基本脈絡,是黨員同志們學習黨史的好教材。本書系統(tǒng)展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求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xiàn)國家富強、人民富裕,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大無畏的精神!
七月的光芒照徹眼眸。陽光灑落曾經跋涉過的山川溝壑,一座用無數(shù)先烈鮮血和生命凝聚而成的豐碑兀然傲立在天地之間。七月注定要成為永世歌頌的主題。九十年彈指揮間,光影流瀉,跨越了星漢的隔閡,我們永遠不該忘記南湖舟櫓?乃一聲,無數(shù)先驅挺身長嘯,在七月的感召下,從南昌城頭的第一顆子彈出發(fā),直到和井岡山上的翠竹一起牢牢聳立,直到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共產黨在風雨兼程的路,展示了自強不息,大無畏的精神,為神州大地增加一段又一段的傳奇。
1842年 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1860年 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給英國1896年
英國強迫清政府再訂條約,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地區(qū)及附近島嶼,租期99年,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被日本占領。 1945年 日本投降,又被英國重新占領。1984年
中英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聯(lián)合聲明。1997年 香港回歸中國,實行“一國兩制”、“高度自治”。
1844年9月20日,葡萄牙女王瑪麗亞二世宣布澳門為“自由港”;1849年,葡萄牙停止向中國交澳門地租。1851年,葡萄牙占領凼仔。1864年,葡萄牙再占領路環(huán)。1883年,葡萄牙再占領望廈、青洲。1887年,當時的葡萄牙政府方使清政府先后簽訂《中葡會議草約》和《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規(guī)定“葡國永駐管理澳門以及屬澳之地與葡區(qū)治理它處無異”。1896年,葡萄牙企圖再占領附近的大小橫琴島,但不成功。1908年,葡萄牙要求展界,并劃定澳門的界址。從1849年8月29日沈志亮殺害亞馬留總督始,直至1966年12月3日因文化大革
命和凼仔學校事件而觸發(fā)“一二?三”事件,顯示民間對葡萄牙人在澳門的特權一直深感不滿。1974年4月25日底葡萄牙革命成功,新政府實行非殖民地化政策,承認澳門不是殖民地,而是中國的領土。中葡兩國政府于1986年開始為澳門問題展開合共四輪談判并于1987年4月13日,兩國總理在北京簽訂《關于澳門問題的聯(lián)合聲明》及兩個附件。聯(lián)合聲明說,澳門地區(qū)(包括澳門半島、凼仔和路環(huán))是中國的領土,中華人民共和國將于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而1993年3月31日于北京,由全國人大通過并經當時國家主席江澤民頒布的《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共九章145條目另加三附件)成為相當于澳門的“憲法”。
1999年12月20日零時在澳門新口岸交接儀式會場,直到現(xiàn)在沒有回歸中國的只有臺灣了,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臺灣一定能回到祖國的懷抱中。
一幕幕輝煌的歷史后面,卻少不了我們共產黨員的奉獻,作為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我要做好我自己,帶動身邊人積極向黨靠攏。作為浙江中煙切絲流水線組長的的我,在中煙已經工作將近30多年了,看著中煙一步步的成長壯大,我很有自豪感。煙草行業(yè)屬于國企單位,作為共產黨員的我深感責任重大,嚴格控制煙絲的質量關,絲絲系于心。
簡明中國歷史讀本讀書心得4
蜀漢政權的興衰更是與人才聚集與匱乏息息相關。劉備政權建立之初屢受挫折,最終在荊州三顧茅廬,隆中問對,請名士諸葛亮出山。諸葛亮提出了占領荊州、益州,聯(lián)合東吳,與曹操形成鼎立之勢,再圖問鼎中原的戰(zhàn)略。蜀漢在諸葛亮治理期間,注重人才的發(fā)掘和培養(yǎng),楊洪、蔣琬、費祎、姜維等都是他培養(yǎng)出的人才。蜀漢雖“彈丸之地”,實力最弱,但卻能與曹魏抗衡,很大程度上與其擁有一大批忠心耿耿的文臣武士有很大關系。然而蜀漢后期人才青黃不接,以至“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最終敗于曹魏,重要原因就是輸在人才匱乏上。
治國之要,首在用才??倳浿赋觥鞍l(fā)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chuàng)新是第一動力?!爆F(xiàn)代社會什么最金貴?毋庸置疑,必然是人才。人才是現(xiàn)代社會競爭與發(fā)展的重要生產力,總書記指出,國家發(fā)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人才是興國之本、富民之基、發(fā)展之源。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人才。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要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真誠關心人才、愛護人才、成就人才,激勵廣大人才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聰明才智。
“21世紀,人才是第一位的戰(zhàn)略資源”,對干事創(chuàng)業(yè)具有基石作用。古人早已認識到這一點,劉備三顧茅廬會諸葛,蕭何月下單騎追韓信,在人才的輔佐下,事業(yè)終得以日新月異。禮賢下士自古以來就是優(yōu)良傳統(tǒng),重才之風,可興不可廢。時代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舉才任賢,可聚不可散。當下,山西處于發(fā)展最為關鍵的窗口期,也是轉型綜改、能源革命至關重要的攻堅期,要緊緊圍繞高質量轉型發(fā)展,立足發(fā)展急需、改革急用、民生急盼,大規(guī)模引進高精尖缺人才,落實總書記提出的“來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動”的總體要求,真正做到以發(fā)展聚人才,以人才促發(fā)展,推動山西轉型發(fā)展新篇章。
簡明中國歷史讀本讀書心得5
總書記說,歷史是人類最好的老師,重視歷史、研究歷史、借鑒歷史,可以給人類帶來了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chuàng)明天的智慧。近期,我閱讀了《簡明中國史-黨員干部國史必修》這本書,感觸頗深。現(xiàn)就對三國時期的歷史感悟談一下自己的所思所想。
東漢末年,漢室衰弱,天下群雄并起,赤壁之戰(zhàn)后,中原大地形成魏蜀吳三足鼎立之勢。在三足鼎立格局中,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從道義上說漢室正統(tǒng)在他手中,即占據(jù)天時;江東孫權有長江天險,即占據(jù)地利;而劉備漢室貴胄,名聲較優(yōu),善于籠絡人心,即人和。三政權各有優(yōu)勢,但曹操為何最為強大,三分天下有其二呢?可以說,曹孫劉三方的強弱、疆域大小,是與三方所得人才多少成正比的。
曹魏政權,從曹操起,在官員任用上,打破世族門第觀念,提出堅持“唯才是舉”原則,收羅了許多優(yōu)秀人才。曹操前期的五位重要謀士——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賈詡,都是主動投奔曹操的,其中有四個人來自曹操的對手的陣營,郭嘉和荀彧是從袁紹那里投奔曹操的。曹操聚集人才,用為掾屬,在身邊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智囊團,粗略統(tǒng)計,在《三國志》及裴注中留下記載的就有90余人。曹操以“求賢令”廣開賢路,人才川流不息,曹魏成為三國中最強大的國家。當然,最后曹魏從內部滅亡也與其人才使用有關。曹魏前期,曹操廣納賢能之士,后期由于九品中正制的執(zhí)行,外部人才資源匱乏,并且大多數(shù)成為司馬懿、司馬師及司馬炎一族的心腹。司馬懿之心,曹操心里很清楚,并明確不可重用,但考慮到他的軍事才能,還是沒有殺他,把他作為輔政大臣最后一位,但后代曹睿即位后,改變這一政策,導致司馬懿家族逐漸做大,高平陵政變之后,曹魏政權名存實亡。
簡明中國歷史讀本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 中國通史讀書心得800字作文精選5篇
★ 《國富論》讀書心得精選范文5篇
★ 讀書心得體會范文大全
★ 《細節(jié)的力量——新中國的偉大實踐》讀后感5篇
★ 陳情表讀后感800字
(查看評論) |
Copyright © 2012 - m.eeocoo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體穴位網(wǎng)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