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協(xié)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這次帥氣的游戲攻略投稿人為您整理了袁隆平功勛事跡心得感悟【最新10篇】,希望能夠給予您一些參考與幫助。
1949年8月,19歲的袁隆平高中畢業(yè),他決定離開南京,勵志回重慶去讀農(nóng)學院。到了西南農(nóng)學院,他更是過得自在,期間只有一次輝煌:救過一個人。他編的考分歌謠在班上流傳:"三分好,三分好;不貪黑,不起早;不留級,不補考。"
1953年8月畢業(yè),全班同學都被分到了全國各地,最遠的是到新疆去研究哈密瓜。袁隆平到湖南省農(nóng)業(yè)廳報到后,就坐著燒木炭的汽車一路顛簸,到了離黔陽縣城安江鎮(zhèn)4公里外的安江農(nóng)校。
這一呆,就是20__年。
這個從大城市來的年輕老師上的課讓學生喜歡。"他上課上得好,下課還跟學生玩,"當年的學生回憶說,"他不講究那么多,黑板寫滿了,他把手一縮,抓起袖子就擦。"
試驗逃過劫難
1960年7月,袁隆平曾經(jīng)在學校試驗田里發(fā)現(xiàn)了一株"天然雜交稻",鶴立雞群,穗大粒大。但是,第二年,"大水稻"的種子播下去,結果,高的高,矮的矮,產(chǎn)量都很低。
但是,這株天然雜交稻啟發(fā)了他:用人工雜交的辦法,可以培植高產(chǎn)的雜交稻。
勾腰駝背埋在稻田里的袁隆平,在1964年和1965年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稻株。
在60個瓦缽里面倒騰了兩年,培育成功"雄性不育系"后,1966年2月,在中國科學院的院刊《科學通報》上,他發(fā)表了第一篇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這是中科院《科學通報》在"_"??暗淖詈笠黄?。恰好給國家科委九局的一個領導看到了,就發(fā)函下來,要求湖南省科委和安江農(nóng)校支持袁隆平的試驗。
"_"開始不久,"白專典型"袁隆平未能幸免,他的幾十個"資產(chǎn)階級的壇壇罐罐"被"徹底砸爛",撿回來的幾兜秧苗就悄悄藏在學校后面的臭水溝里。
就在要被抓進"牛棚"的時候,工作組卻從學校檔案里面找到了那封公函。
袁隆平因此化險為夷,反倒成了保護對象。更令他驚訝的是,省科委還將"水稻雄性不育"列入科研課題,撥給他科研經(jīng)費600元,兩名"社隊來社隊去"的學生也被同意留校當他的助手。
但秧苗卻再次被毀。1968年5月的一天,試驗田被人踩得稀爛,秧苗被拔光。從田埂邊的污泥里,他又撿回了5根半埋著的秧苗。讓助手尹華奇感到驚訝的是,袁隆平繼續(xù)干活,絲毫沒有追究是誰干的,"他是那種摔摔打打都不記痛的"。
開放的科研
從這年10月,袁隆平他們開始到氣候炎熱的云南和海南去南繁。
遍尋資料,他發(fā)現(xiàn)海南的野生稻資源最多,所以,1970年秋天,幾個人的科研小組又到了海南島崖縣的南紅農(nóng)場。
這時候剛好《人民日報》發(fā)表《農(nóng)業(yè)學大寨》評論,后來袁隆平得意地說,"在外面搞科研,成了“逍遙派”,兩頭都不管。"
南紅農(nóng)場技術員馮克珊上了袁隆平的課,就意識到農(nóng)場附近的"假禾",很可能就是他們要找的野生稻。它們一大叢匍匐著,穗粒又小又少,一碰就掉,看起來就像野草。他約了袁老師的助手李必湖一起去辨認,然后挖回了一兜雄花異常、花藥細瘦沒開裂的稻穗。
這株被取名"野敗"的野生稻后來成了所有雜交稻的母本。
1971年初,國家科委和農(nóng)業(yè)部又組織了一個全國性協(xié)作組。3月下旬,全國18個科研單位的一百多名農(nóng)業(yè)科技人員都來到了南紅農(nóng)場。
此時"野敗"的雜交第一代正在抽穗,還沒有人知道其科研價值,但袁隆乎卻毫無保留,把"野敗"材料分送給大家做實驗。
"他這個人做什么都很坦蕩,最恨那種保守、自私的做法,"湖南農(nóng)學院教師羅孝和也是1970年才進入這個科研小組的,他發(fā)現(xiàn),袁隆平從來不搞"山頭","只要表現(xiàn)出對課題感興趣,他就歡迎,給外單位的講課也一點都不保留"。
人多力量大,很快,在用上千個品種與"野敗"進行上萬次回交轉育后,結果,湖南組和江西組、福建組都培育出了幾個優(yōu)良的不育系和保持系。
1974年,袁隆平育成中國第一個強優(yōu)勢組合"南優(yōu)2號"。經(jīng)試驗種植,兩季水稻產(chǎn)量都比常規(guī)水稻增產(chǎn)30%以上。
隨后,他又設計了父本與母本分壟間種的栽培模式,還創(chuàng)造出用竹竿"趕花粉"的土辦法,將種子產(chǎn)量從畝產(chǎn)5。5公斤提高到40公斤以上。
1976年是很特別的一年。稻田邊的廣播里,不時播出周恩來逝世、唐山大地震等大事件。稻田里面,稀稀疏疏的雜交水稻卻長出了粗壯飽滿的顆粒。這年,全國大面積試種,208萬畝雜交水稻,增產(chǎn)熱?吭?20%以上_。
雜交稻面積開始急速推廣,到1998年,全國有一半的稻田都在栽種雜交稻。
等到1981年6月,推了一個光溜溜的小平頭的袁隆平上了北京,領了我國第一個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特等發(fā)明獎。
他經(jīng)常跟人說起他曾經(jīng)做過兩次的夢:田里的水稻長得像高梁一樣高,稻穗像掃帚一樣長,顆粒像玉米一樣大,他和助手們走累了,就在稻子下面聊天乘涼。
剛開始,周圍人呵呵的笑,時間長了,才發(fā)現(xiàn)他滿腦殼就惦記這個事情。他把身邊英語好的年輕助手都盡量送出國去深造,為的是他的第二個理想:要讓雜交水稻推廣出去,"造福全世界"。
他的助手廖伏明感慨說,"袁老師又有追求又能自在,是個幸福的人。"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袁隆平院士的離世,讓無數(shù)國人悲痛、令世人哀傷,一顆耀眼的東方巨星同我們辭別,“神農(nóng)”的功績永遠留在了人間,留在了千萬萬群眾的心坎。雜交水稻的開創(chuàng)者、世界第一個利用水稻雜種優(yōu)勢的科學家,他最大的功勞是讓中國人更加穩(wěn)定地端穩(wěn)了自己手中的飯碗,播撒了艱辛汗水和無窮智慧,收獲了精神富足和崇高品格??梢哉f,袁老的一生,光榮而偉大、為民而廣博,如同他熱愛的土地一樣敦厚純樸、如同他播下的種子一樣頑強堅毅。
國之大者,為國為民。溫飽問題是人類文明發(fā)展史上攻克的首關,也是人類孜孜以求的夢想和目標。袁老扎根土地、埋頭苦干、艱辛鉆研、無私奉獻、默默付出,堅毅且挺拔、英勇而神圣、莊嚴而睿智,用勤勉的一生、辛勞的一生、創(chuàng)造的一生助力解決溫飽事業(yè)和民生大計,追求“禾下乘涼”夢、書寫華美篇章、綻放人生麗彩,讓“袁隆平”雕刻進中華民族精神譜系成為一道風景豐碑,也讓世人銘刻了“袁隆平”三個字的深邃含義和沉甸價值。這正是對其“俯首甘為孺子牛”一生的寫照,也是“人民群眾把他舉得高高”的最好詮釋和注解。
中國人常說,“民以食為天”。吃飯問題是大事,是最基本的國之大者、最起碼的權利保障。袁老托舉的飯碗,是十幾億人的大飯碗,他的精神情懷和品格追求、人生理想,何其宏遠、何其磅礴、何其偉岸,值得每個人銘記、銘刻、弘揚、傳承、賡續(xù)。英雄的步履,需要有人去續(xù)航;英雄的衣缽,需要志士去光大。袁老為公為民、不計得失、儉樸敦厚、攻堅克難、義無反顧、扎根土地的崇高品質和高尚情操,是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征程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和寶貴營養(yǎng),是每一個了不起的中國人都必須具備的精神品質。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長征路上,有許多如同袁老一樣的璀璨星光,交織成中華民族精神譜系的斑斕星河,照耀中華民族堅毅前行、滾滾向前的光明道路。歷史的接力棒傳遞到我們這一代手中,緬懷袁老、致敬英雄、昭啟未來、奮進前途,我們要將英雄的氣概、頑強的品質、拼搏的意志、為民的情懷滋養(yǎng)起來和武裝起來,讓袁老的“禾下乘涼夢”延續(xù)下去,鑲嵌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歷史潮流,凝心聚力、滿懷壯志、昂揚挺進、乘勢而上,書寫屬于新時代的新夢想新奇跡。
有夢想,誰都了不起;敢圓夢,得靠加油干。天上不會掉餡餅,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碩果累累,往往是汗水澆灌、辛勤勞作、耕耘犁耙之后,土地才給予勞動付出的報酬和恩賜。開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征程,讓精神弘揚在新時代、把作風帶進入新征程,像一顆種子一樣生根、發(fā)芽、破巖、茁壯,必將能夠在迎風飄揚、春風化雨中花開葉茂、繁盛似錦,到處都是一番更為活躍的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
一粒種子改變世界,盤古開天辟地,人類呱呱誕生,從那一刻起,擺脫饑餓,奮力生存便成了人類歷史的不朽主題,滾滾歷史長河中的歷朝歷代,各君各王,雖處在不同國度,不同疆域,卻擁有著同一個亙古不變的夢想,解決糧食問題。民以食為天,人類從未停止過對饑餓的抗爭,從未停歇過對糧食的渴望。當歷史的刻度停留在21世紀,世界人口已經(jīng)達到60億的眼下,卻依然有8億人處于饑餓狀態(tài),平均每天有24000人死于饑餓。在糧食問題日益凸現(xiàn)的今日,世界將目光投向了中國,這片廣袤無垠的國度,耕地面積只占世界7%,人口卻占世界22%的第一人口大國。
面對冷峻現(xiàn)實,世界陷入了糧食恐慌,人們不僅連連發(fā)問:誰來養(yǎng)活中國,誰來養(yǎng)活世界?時事造英雄,20世紀70年代,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爆發(fā)了一場“綠色革命”,通過對雜交水稻的成功研究,最終將水稻畝產(chǎn)從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并推廣2.3億多畝,增產(chǎn)200多億公斤,增產(chǎn)的糧食可以多養(yǎng)活7500萬人。英雄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英雄滿懷信心地向世界宣稱,中國人不僅可以自己養(yǎng)活自己,更能為解決世界糧食問題作出巨大貢獻。英雄的名字從此響徹天際,被百姓們愛稱為“當代神農(nóng)氏”,他就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仨孥E的誕生,竟源自兒時的一次郊游。6歲在武漢園藝場時,當他看到滿園里郁郁蔥蔥,到處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鮮艷的果實,立即被這派美景所吸引。
心想長大以后也去學農(nóng)。誰也不知道,那時命運已經(jīng)開始悄悄安排奇跡的發(fā)生。袁隆平沿著兒時單純的夢想一步步走著,1953年,從西南農(nóng)學院農(nóng)學系畢業(yè)的袁隆平,為了追求心中的夢,毅然從四川重慶來到了偏僻的湘西雪峰山旁的安江農(nóng)校任教,一教便是19個春秋。學生們都很尊敬他,視他為良師益友,更被他對稻田的專注精神所感動。這個從小長在大城市里的知識分子,從來不怕臭,不怕臟,隨時都能彎腰赤腳下田地,觀察稻田的生長情況。刮風下雨也不能阻擋他的熱情,農(nóng)民都打趣的稱他為“袁癲子”。正是這種外人難以理解的癡迷之情,在無形的支持著他,正是這種對夢想的執(zhí)著信念在背后推動著他,精心進行著每一份耕耘,正是這種踏實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最終贏來了盆滿缽滿的豐收碩果。歲月不居,天道酬勤,穿越過十年風雨的艱辛,雜交水稻的研究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袁隆平為了一個“人類沒有饑餓的未來”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年華,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汗水。一次次人為的惡意破壞,讓精心培養(yǎng)的秧苗毀于一旦;一次次的天災所難,讓科研進程舉步維艱。但是十年間的艱難險阻最終都在夢想的力量下低了頭,都在與夢想的較量中敗下了陣,這個剛毅的漢子,在一次次跌倒后依然不屈前行,在苦難面前他甚至安慰妻子說:“山谷越深,山峰越高。
我們眼前所經(jīng)受的苦難,其實是對我們未來的祝福。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無不是從患難中走來。應該說,苦難是上帝賜予我們的最好的禮品?!睒銓崯o華的話語中透露著圣哲的光芒,平和的心態(tài)中預示著成功的訊息。袁隆平和他的學生們像候鳥一樣頻繁遷徙,春長沙,秋南寧,冬海南,南北輾轉,一年三地,不辭辛勞的奔波全都是為了給種子提供適當?shù)沫h(huán)境。他們還在南開北往的火車,輪船,飛機上浸種,甚至把珍貴的種子綁在腰上,利用體溫催芽。從1946年到1970年,袁隆平和他的助手們經(jīng)過了整整六年的時間,2190個日日夜夜,先后用了1000多個水稻品種,做了3000多個實驗,但最終都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心情沮喪的袁隆平并沒有繼續(xù)低迷,在得到黨和政府一如既往的支持下,他迅速調(diào)整了研究方案,再次積極的投入到了又一次試驗當中。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1973年,已逾不惑之年的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三系雜交水稻,成功將水稻產(chǎn)量從每畝300公斤提高到了每畝500公斤以上。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實實在在的解決了中華民族的吃飯問題,農(nóng)民親切的稱他為“米菩薩”。這位大名鼎鼎的科學家,平日不拘小節(jié),看上去就是一介農(nóng)夫,面對笑他土氣的人,他只是淡淡一笑,說:“我現(xiàn)在是干的農(nóng)業(yè)活,穿得太講究會讓農(nóng)民覺得生分,他們就不會同我交朋友了,再說,下地干活也就不方便了?!边@種平易近人的性格,讓他與鄉(xiāng)親們之間建立了一種血濃于水的真切情意。
有一次,郴州一個農(nóng)民見到袁隆平說:“袁老師啊,我們要感謝你,又要埋怨你,你把產(chǎn)量弄得那么高,現(xiàn)在糧食都不值錢了哦?!痹∑饺粲兴嫉膶︵l(xiāng)親說:“如今種糧食確實不賺錢,但是又少不得。你可以拿一部分田出來種高產(chǎn)水稻,騰出一些地方來種賺錢的作物,那不是又有飯吃又有錢賺了嗎?”過了兩年,又見到這個農(nóng)民,他激動的對袁隆平說,袁老師,按照你的方法成功了,糧食豐收了,西瓜,蔬菜也賣了好價錢,現(xiàn)在我們是百分之百感謝你了。運用辯證的眼光,袁隆平為鄉(xiāng)親們解決了“谷賤傷農(nóng)”的問題。答案補充如今,袁隆平已經(jīng)不再是中國的袁隆平,他更屬于世界,屬于整個人類。袁隆平十幾次赴印度、越南、緬甸、菲律賓、孟加拉國等國指導推廣雜交水稻,為20多個國家培訓了300多名技術骨干。1999年經(jīng)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準,還將一顆小行星命名為“袁隆平星”,這顆小行星在浩瀚的宇宙中閃爍翱翔。兒時的夢想已經(jīng)實現(xiàn),這個不知疲憊的追夢人又有了新的夢想,他希望有一天到了秋收時節(jié),水稻能長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掃把那么長,谷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幾個朋友能坐在稻穗下乘涼。
這便是人們津津樂道的“禾下乘涼夢”。一粒種子改變世界,因為這粒種子承載著人類的夢想,因為夢想的力量使這粒種子在悄無聲息的生根發(fā)芽,它以驚人的生命力,奮力破土而出。這粒種子改變了中國,改變了世界,改變了人類。小小的種子迸射出了前所未有的能量。知識+汗水+靈感+機遇,給了它無限的養(yǎng)料,沐浴在新時代的陽光中,這粒改變世界的種子還在欣欣的生長著,那些禾下的夢想,那些遠離饑餓的愿望,也將隨著種子的茁壯生長而付諸現(xiàn)實。
袁隆平是值得尊重的科學家。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生活簡樸,不論刮風下雨,天天工作在試驗田里,一心只想著造福全體人民。袁隆平是值得讓世界尊重的中國科學家。他首創(chuàng)的雜交水稻不僅為中國的糧食生產(chǎn)發(fā)展作出了突出貢獻,而且也在亞洲、非洲的一些國家推廣了3000多萬畝,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貢獻,獲得了聯(lián)合國有關組織和世界許多國家的贊譽。袁隆平在這次世界種子大會上感動了全世界,并不是偶然的。袁隆平的責任、胸襟與貢獻,就象是一面鏡子,折射出一個公民、一個科學工作者閃光的精神品格。
很容易想像,有那么大頭銜、那么多榮譽的袁隆平,如果想在財富積累上更進一步,如果真正重視“身價幾何”,顯然不需要費多大周折,做一些廣告、或者把他的獎金成立一個可以最大程度賺錢的公司什么的,都是可行的辦法。但袁隆平呢,已經(jīng)“滿足于”自己每個月6000多元的工資,而且,盡管自己尚有一些“積蓄”,但他卻會穿15元一件的襯衫,100多塊的鞋子,260元的手表……對于如此節(jié)儉的“世界級科學家”、“科技明星”,不知道該有多少追求一夜暴富、為金錢不惜一切、對金錢揮霍無度的人們應該為此感到臉紅!不僅如此,已經(jīng)年近八旬的袁隆平老人還給日益功利的社會上了一課,那就是,到100歲他也還想在田里,還想著解決更多的人的吃飯發(fā)展問題、為人類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那么,無數(shù)相對于袁隆平老人年齡的“年輕人”,是否該以袁隆平老人為榜樣,為著更有意義的人生而不是只考慮更“賺錢”的人生而努力向上、奮斗不息呢?
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那位永遠不服老、一生致力于雜交水稻、國家功勛獲得者的“90后”袁隆平老院士永遠離開了我們。斯人已去,精神長存。緬懷先生,踏著他奮斗的方向努力前行。
傳承追求實踐出真知的科學精神。袁隆平院士生前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袁隆平院士是親力親為的,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是到田里檢查,他對所帶的研究生說“培養(yǎng)研究生,因為是搞水稻的,我第一個要求你要下田,不下田,我就不培養(yǎng)”。正是有著異于常人的科學精神,吃苦奮斗精神,湖南衡南基地早稻高產(chǎn)攻關田最高產(chǎn)量達到了畝產(chǎn)1500公斤,在江蘇南通的海水稻試驗田,最高畝產(chǎn)802.9公斤。打贏種業(yè)攻堅戰(zhàn)、端好中國人自己的飯碗,才有保障。袁隆平未竟的事業(yè),將由中國水稻科學家們奮斗實現(xiàn),他所弘揚和代表的雜交水稻精神,將永遠成為中國人追求美好生活的不竭動力。
學習他淡泊名利追求卓越的人格品質。袁隆平院士從來不關注金錢的多少,即便獲得各方面的獎金,他也把這些獎金用在雜交水稻的研究經(jīng)費中。穿幾十元的襯衫,戴十幾元的領帶。即便榮譽無數(shù),他仍然能夠撲下身子,兩腳沾滿泥土來到水稻中研究水稻長勢。淡泊名利,才能矢志于畢生致力的事業(yè)。他已經(jīng)把論文寫在中國大地上。鐘南山院士對袁老的評語真摯和簡約。這是袁隆平院士的人生寫照,也應是每一位中國人腳踏實地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標桿。
珍惜來之不易的糧食安全。袁老的夢想是解決吃飯問題,但另一方面,浪費無度問題又從另一方向抵消著增產(chǎn)的努力。就在不久前,《反食品浪費法》剛剛獲得通過。在袁老去世后,有網(wǎng)友稱“今天他好好吃飯了,一粒米也沒?!薄4_實如此,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牢牢記住“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以珍惜每一粒糧食來永遠緬懷這位不知疲倦的老院士。
如今,天問一號已經(jīng)著陸火星,祝融號已經(jīng)開始巡視火星。天宮一號飛翔太空,更多的成就正在創(chuàng)造,袁隆平院士未竟的事業(yè),將在每一位中國人身上延續(xù),將在每一位自強國人的奮斗中實現(xiàn)。
國士無雙,彪炳千秋。袁隆平院士逝世后,無數(shù)湖南人,億萬中國人紛紛深切緬懷袁隆平,聯(lián)合國官微高度贊譽。榮譽無數(shù),難抵億萬民眾的口碑,這就是袁隆平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處。
這位“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一生都致力于“米”的研究,他為國家和社會乃至世界都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財富,贏得了巨大的聲譽,按理說他這樣一位杰出的科學家,自家口袋裝有多少“米”都不為過,也不會遭人非議,可他的生活或者說是他的生活態(tài)度卻僅僅愿意停留在小康水平線上,“身價1008億,卻獨愛15元襯衫”,這讓多少“聰明人”困惑和搖頭!
細細想來,如果先生當初是為了“日進斗金”而搞科研的,他就不可能幾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間地頭忙碌。
先生的身上有著一種強大的信念在支撐,這種信念是孜孜追求人類文明、科技進步的偉大精神,是對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深深憂慮和無疆大愛,是反哺社會和人民的生動寫照,也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淡泊名利、艱苦奮斗”的最好詮釋,這種信念注定超越了任何物質財富!
“人不能只靠吃米而活著”,袁隆平先生解決了十幾億人口的吃米問題已讓舉世驚嘆,但他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人格魅力,更像一袋袋精神食糧,同樣也營養(yǎng)、滋潤著我們浮躁的心靈,影響著這個社會!
“用財富衡量科學家價值太低級、太庸俗”這句話對于現(xiàn)實社會有著深刻的啟示意義!建國六十年來,我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變化,社會的物質財富也空前高漲,社會成員萌發(fā)了對財富的無限渴望,功利化的思維也開始泛濫。如果任其泛濫,必然陷入“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深淵,“小富即安”、奢靡之風盛行,我們的步伐也將停滯不前。
“志當存高遠”,一個青年如此,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如此,提倡“不以財富衡量價值”,將引導社會成員尤其是青年一代向更高的層次追求,像我們的祖先一樣,艱苦奮斗,持之以恒,創(chuàng)造出超越物質財富更為可貴的巨大精神財富,這些精神財富才是中華民族的立本之基,強國之道!
不容置疑:民以食為天。在我們這個人口大國,真正解決吃飯問題只是近些年的事。在解決祖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吃飯問題上誰的貢獻最大呢?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標準答案:袁隆平。他是80年代就上了歷史課本至今健在的老科學家;他是創(chuàng)造水稻畝產(chǎn)1200多公斤神話的當代神農(nóng);他是美國科學院唯一的外籍院士;他是年已九十依然戰(zhàn)斗在科研第一線的雜交水稻之父……大家知道他的夢想嗎?他的追夢經(jīng)歷給我們什么啟示呢?
看了央視記者對他的采訪,我為他的兩個夢想深深地震撼,感慨著:這才是偉人的夢想,這才是追夢的偉人!
他的一個夢想是“禾下乘涼”:超級水稻個頭比高粱還高,稻穗有掃帚那么大,稻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涼。他這個夢想真夠高的——不但水稻長得高、產(chǎn)量高,而且境界更高。被1960年的饑荒刺痛,他研究水稻是為了能讓大家都吃飽飯。他這個夢想也夠遠的,遙遠得像一個特不現(xiàn)實的神話。從1960年7月發(fā)現(xiàn)奇異的稻子,采花藥進行鏡檢,反復種植、實驗,到1964年找到天然雄性不育株,提出三系育種法,從14000多個稻穗中仔細搜索出6株不育株,兩年春播、翻秋,僅有四株繁殖了兩代。1970年,他翻山越嶺跟助手到海南,終于找到“野敗”取得突破性進展,1973年育成第一次大面積推廣的強優(yōu)組合“南優(yōu)二號”,并研究出整套的制種技術。其中,他付出了多少心血汗水,耐住了多少寂寞的休閑時光,忍受了多少無知無聊者的冷嘲熱諷??!從三系法、二系法到超級雜家水稻、海水稻,再到落實研究成果的“三產(chǎn)四豐”工程,他風里來雨里去百折不回,五十年如一日,累在其中樂在其中。如今,他名滿全球,水稻畝產(chǎn)早超一千公斤,個人品牌價值超過千億,依然不辭勞苦在田間忙碌,追求著水稻高產(chǎn)的“上不封頂”。他強調(diào):“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追求高遠的夢想,是他的使命和幸福的源泉。
科學無國界,他的另一個夢想是:讓雜交水稻覆蓋全球。為此,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他領導的團隊為近80個國家培養(yǎng)了14000多名技術員,40多個國家大面積種植雜家水稻700萬公頃,普遍增產(chǎn)20%以上。在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尼日利亞等地,因為種植他改良的雜交水稻,畝產(chǎn)從每公頃3噸增加到10.8噸!他還牽掛著吃大米全靠進口的利比里亞,每年花掉兩億美元,國民才能打牙祭。他要推廣雜家水稻,讓大家每天打牙祭。
因為長期在泥里水里穿梭,不用特意健身減肥照樣健康。他身家千億照樣開幾萬塊錢的車僅為代步,甚至穿著20幾塊錢的衣服。他根本沒心思對那些俗事上心,想想幾億人因自己的科研成果不再為吃飯發(fā)愁,這種普濟眾生的快樂是任何吃穿名牌、豪車別墅都無法比擬的。他九十高齡依然躊躇滿志,一息尚存追夢不已。袁老用一生的時間追求夢想,高遠的夢想也成就了袁老不朽的價值。
常言,民以食為天。生存,是人類亙古不變的主題,自人類誕生起就從未停止過對糧食的渴望。又有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足以體現(xiàn)糧食于人們而言的重要性。一個國家想要在世界上立有不敗之地,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人民的溫飽問題。
上世紀,災禍來臨,饑荒嚴重,人們的生活遭遇嚴峻考驗。懷著對國家、對人民的憂慮,對生存下去的迫切期盼,有一位博學多才的人,踏上了培育水稻新品種的漫漫研究長路。他,就是偉大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黑且瘦,顴骨突出。青絲間染上了白雪的顏色。手掌寬大粗糙。衣著樸素。話并不多。身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形象卻樸實得像個平凡的農(nóng)民。他亦笑稱自己,“再怎么打扮都是個農(nóng)民”。
不同于別的院士坐在室內(nèi)、享受國家的津貼,袁隆平是實實在在當了一輩子的農(nóng)民,在田里勞苦了一輩子。
袁隆平是堅韌而執(zhí)著的。在探索雜交水稻的這條路上,他遭遇過太多太多的困難,遇到過太多太多次的失敗,可他始終沒有放棄。他擁有博愛,寬厚的胸懷,憐憫蒼生,以己身赴湯蹈火在所不惜。在研究尚未成功時,袁隆平為了尋找一株自然突變的雄性不育株,在田間,頭頂毒陽,腳踏爛泥,一穗一穗的仔細尋找。
他用粗糙的大手撫過稻穗,向深沉的黑土地傾訴夢想。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國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推廣種植雜交水稻。種植雜交水稻后,產(chǎn)量大增,獲得了全國無數(shù)農(nóng)民大力稱贊。之后,雜交水稻引起了世界范圍的關注,世界各國紛紛引進種植。雜交水稻,養(yǎng)活了中國,養(yǎng)活了世界。
袁隆平成功了。他能夠成功的原因值得我們深思與探究。袁老說過,他信奉這樣一條公式: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首先,知識——袁隆平畢業(yè)于西南農(nóng)學院;其次,汗水——幾十年如一日對雜交水稻的研究;其三,靈感——依據(jù)對遺傳學已有的較深的認識,論證出“鶴立雞群”的稻株是“天然雜交稻”;其四,機遇——發(fā)現(xiàn)了一株雄花花藥不開裂、性狀奇特的植株。這幾點,他都具備了,所以他成功了。而這四點其中,最可貴的莫過于“汗水”,試問有誰能堅持把一生的時間都花在田里?若是幾個月,或許有人能堅持,若是幾十年,都怯了。袁隆平做到了,所以成為“雜交水稻之父”的不是別人,而是他,袁隆平。
袁隆平是專注而敬業(yè)的。一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沒多久,袁隆平便起身告退,“水稻長了,要到田里去了。”是這般的樸質的話語,滿溢出對名利的淡泊與對本業(yè)的鉆而不倦,如何不教人感動!如今的人們,已經(jīng)被社會上的浮華迷失了眼睛,靈魂覆滿塵埃,空洞而貧乏。袁隆平獲得成功的道理與我們能否獲得成功,本質上是相通的,我們企望獲得成功,卻總是不愿付出,與成功屢屢擦身而過,終不可得。
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情,并把這件事做到了極致。說他拯救了世界也并不為過。
“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
——這是他澤被蒼生的胸懷。
這位老人,現(xiàn)已過古稀之年。他仍然用他的生命燭光照亮著世界,關注著農(nóng)業(yè),將一生獻之天下蒼生。在他身上,彰顯出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盛而不衰的傳統(tǒng)美德——孜孜以求,鉆之彌堅的探索精神,博愛無私,敬業(yè)樂業(yè)的奉獻精神。他用他的智慧,支撐了世界以億計的人民!
如果沒有雜交水稻的發(fā)明,很難想象我們依靠什么存活至今。我們每個人,都應懷著最誠摯的謝意與最真摯的感動,向袁老致敬!
袁隆平,一個幾乎家喻戶曉的名字。這位世界“水稻之父”創(chuàng)造的奇跡倍受全世界人民的矚目,也造福了全世界。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1日。上世紀60年代初,他目睹了農(nóng)民們糧食短缺的現(xiàn)狀,于是決心改良水稻品種,探索科技興農(nóng)之路。在他的科研團隊一次次努力下,終于發(fā)明出了水稻新品種——雜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令我們敬佩和感動的。在當時,這種設想是需要勇氣的。因為要沿著當時被批判的孟德爾、摩爾根遺傳基因和染色體學說進行探索。但袁隆平不怕困難,決心改良品種。并且袁隆平不迷信權威,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的經(jīng)典理論,水稻作為自花授粉的植物沒有雜交優(yōu)勢,實驗沒有任何意義。袁隆平卻要親自試驗,用自己的雙手和大腦,開拓出一條新的科技之路。這條路從一開始,就困難重重,但科技創(chuàng)新精神和報效祖國的精神一直激勵著他堅持不懈地努力,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和饑餓和災荒作斗爭,解決農(nóng)民們的溫飽問題。袁隆平以他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難,終于發(fā)明了新一代水稻品種——雜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也要有這種態(tài)度。比如遇到難題時,我們要堅持不懈地鉆研,練鋼琴時,要知難而進……我認為,不論做什么事情,只要認定要做了,就要奔著目標前進,永不后退。而且我們也要有袁隆平先生報效祖國的精神,要從小好好學習,長大后立志成為國家的棟梁。
袁隆平院士作為科學家,不僅貢獻巨大,更是一位精神可貴、品德高尚的人。他杰出的科技人才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達到了完美結合和高度統(tǒng)一,贏得了社會的普遍尊重。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風,為我們樹立了學習的典范。一是顧全大局、不計名利、甘為人梯的協(xié)作精神。
袁隆平其人可敬的方面很多,尤其作為一個學習楷模被潤色的更是一個完人。而我作為一個普通人,可以學習他什么呢?泛泛的說學習袁隆平似乎各個方面都都可以學習,那把目標就設定成一個完人,對自己沒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我認為能夠袁隆平身上突出的精神實質就是他的事業(yè)心。他做出的貢獻之大可以造福全人類,而這一切的貢獻都建立在他的事業(yè)心的基礎上。至于他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他個人如何愛國,愛社會,這是促成他有事業(yè)心的基礎。我們是生活在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人,不可能有一樣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更不可能對國家對社會懷有同樣的情懷。但是這種背景并不能影響我也有一個同樣的事業(yè)心。每個人從事著不同的工作,并不是每個人的工作都有那樣的造福全人類的意義,但是每個人的工作對自己本身就是全部,那就是這個人的事業(yè)。這個事業(yè)的初級階段是為了安身立命、養(yǎng)家糊口,而溫飽問題解決了以后是否能有更高的追求呢?作為一個共產(chǎn)黨員投入到了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中,是否應該有一些社會理想呢?我想這是作為我,一個普通人應該仔細思考的問題。我們每天可能只是做著普普通通的事情,想不到雜交水稻這樣宏偉的命題,但是我們做得一點點小事,如果能夠當成事業(yè)來做,對個人,對社會都會有很大的成就,每個人都可以有很精彩的事業(yè)。我現(xiàn)在從事環(huán)保行業(yè)的工作,可以說是大事業(yè)中的一個小角色。也許我沒有機會去做袁隆平那樣重大的項目,獲得舉世矚目的成果,但我有很多機會完成眼前的小項目,小成果。而這今天的小,對于我來說,就是我的事業(yè)的全部,誰能說不是以后做大的基礎呢?所以學習袁隆平精神,我覺得,從現(xiàn)實意義出發(fā),應該落實到自己從小事做起。
作為一名工程技術人員,應從袁隆平的成功道路上得到點啟示,從基礎的工作中尋找自己事業(yè)的起點,從點滴的努力中搭建自己事業(yè)的高塔。
(查看評論) |
Copyright © 2012 - m.eeocoo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體穴位網(wǎng)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