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guān)注
三陰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沖穴 迎香穴 腎俞穴 血海穴 關(guān)元穴 風(fēng)池穴 中脘穴 陰陵泉穴 肩井穴
人體穴位網(wǎng)
  您當(dāng)前的位置:首頁 > 中醫(yī)藥酒 > 壯陽藥酒配方

沙漠肉蓯蓉

時間:2022-09-15 09:40:55   來源:人體穴位網(wǎng)  作者:m.eeocool.cn

肉蓯蓉屬列當(dāng)科瀕危種,別名大蕓、蕓、蓯蓉、查干告亞(蒙語)。肉蓯蓉是一種寄生在梭梭、紅柳根部的寄生植物,對土壤、水分要求不高,是一項較有前景的產(chǎn)業(yè)。分布于內(nèi)蒙古、寧夏、甘肅和新疆,素有“沙漠人參”之美譽,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是我國傳統(tǒng)的名貴中藥材,也是歷代補腎壯陽類處方中使用頻度最高的補益藥物之一。

基本信息
t016cb6bb0a3692c5cd.jpg
    中文名

    肉蓯蓉

    學(xué)名

    Cistanche deserticola Ma

    別稱

    大蕓(淡大蕓)、蕓、蓯蓉(甜蓯蓉、淡蓯蓉)、地精、查干告亞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亞門

    被子植物亞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亞綱

    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目

    管花目 Tubiflorae

    亞目

    茄亞目 Solanineae

    科

    列當(dāng)科 Orobanchaceae

    屬

    肉蓯蓉屬 Cistanche

    分布區(qū)域

    分布內(nèi)蒙古、陜西、甘肅、寧夏、新疆等地

    保護級別

    2

    英文名

    Desertliving Cistanche

    功能主治

    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

目錄    
1基本簡介
2外觀形態(tài)
3分布地區(qū)
4生長環(huán)境
5保護措施
6栽培要點
7藥用價值
    
8采集加工
9炮制方法
10藥材鑒別
11化學(xué)成分
12生藥材鑒定
13中藥化學(xué)鑒定
14各家論述
    
15食療價值
16挑選知識
17適合人群
18食療作用
19做法指導(dǎo)
20現(xiàn)代研究
折疊
編輯本段
基本簡介

中文學(xué)名: 肉蓯蓉

拉丁學(xué)名: Cistanche deserticola Ma

別稱: 大蕓(淡大蕓)、蕓、蓯蓉(甜蓯蓉、淡蓯蓉)、地精、查干告亞

界: 植物界

亞門: 被子植物亞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脣形目

科: 列當(dāng)科

分布區(qū)域: 分布內(nèi)蒙古、陜西、甘肅、寧夏、新疆等地

保護級別: 3

英文名: Desertliving Cistanche
折疊
編輯本段
外觀形態(tài)

沙漠肉蓯蓉沙漠肉蓯蓉

多年生寄生草本,高80~100cm。莖肉質(zhì)肥厚,不分枝。鱗葉黃色,肉質(zhì),覆瓦狀排列,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穗狀花序頂生于花莖;每花下有1苞片,小苞片2,基部與花萼合生;背面被毛,長約為花莖的1倍,花萼5淺裂,有緣毛;花冠管狀鐘形,黃色,頂端5裂,裂片藍(lán)紫色;雄蕊4。蒴果卵形,褐色。種子極多,細(xì)小?;ㄆ?~6月。

不分枝,下部較粗。葉肉質(zhì),鱗片狀,螺旋狀排列,淡黃白色,下部葉緊密,寬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5一15毫米,寬10-20毫米,上部葉稀疏,披針形或窄披針形,長10一40毫米,寬5一10毫米。穗狀花序頂生,伸出地面,長15一50厘米,有多數(shù)花;苞片線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4厘米,寬5一8毫米、與花冠近等長;小苞片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與花萼近等長;花萼鐘狀,長10一15毫米,5淺裂,裂片近圓形;花冠管狀鐘形,長3-4厘米,淡黃白色,管內(nèi)彎,里面離軸方向有2條鮮黃色的縱向突起,裂片5,淡黃白色、淡紫色或邊緣淡紫色;雄蕊4,2強,近內(nèi)藏;子房橢圓形,白色,基部有黃色蜜腺,花柱細(xì)長,與花冠近等長,柱頭近球形。蒴果卵圓形,2瓣裂,褐色;種子多數(shù),微小,橢圓狀卵圓形或橢圓形,長0.6一1毫米,表面網(wǎng)狀,具光澤。
折疊
編輯本段
分布地區(qū)

主產(chǎn)內(nèi)蒙、甘肅、新疆、青海。生于湖邊、沙地梭梭林中。寄生于藜科植物梭梭(鹽木)Haloxylon ammodendron Bunge的根上。世界瀕危保護植物。
折疊
編輯本段
生長環(huán)境

肉蓯蓉為寄生植物,寄主為梭梭和白梭棱等。寄生點通常有幾個不明顯的芽,無白養(yǎng)獨立根系,靠吸盤索取寄主的營養(yǎng)維持生長,在地下發(fā)育分化。前期生長遲緩,第三年后長勢加快,其中一個形成較大的肉質(zhì)莖。采挖時,如不破壞寄生點及其根部,翌年將生長出新的成年植株。

肉蓯蓉喜干旱少雨氣候。抗逆性強,耐干旱。喜長日照、積溫高、晝夜溫差大的特性,地下水充足的生長發(fā)育良好。

肉蓯蓉種子在自然條件下保存3年仍有活力,在冰箱低溫干燥條件下壽命更長,用25℃濕沙貯存則活力下降。種子吸水性強,可以誘導(dǎo)寄主毛細(xì)根向種子延伸接觸形成寄生關(guān)系。
折疊
編輯本段
保護措施

肉蓯蓉為名貴中藥,有經(jīng)濟價值。它也是古地中海殘遺植物,對于研究亞洲中部荒漠植物區(qū)系具有一定的科學(xué)價值。

瀕危種。肉蓯蓉由于被大量采挖,其數(shù)量已急劇減少。據(jù)調(diào)查,每千株寄生植物梭梭中,僅有7株肉蓯蓉。又因梭梭是駱駝的優(yōu)良飼料和當(dāng)?shù)厝罕姷娜剂?,因此過度放牧和大量砍挖梭梭,也促使肉蓯蓉處于臨危的境地。

應(yīng)建立較大面積的以保護肉蓯蓉為重點的梭梭保護區(qū),嚴(yán)禁砍伐梭梭和采挖肉蓯蓉,并積極進(jìn)行人工繁殖,擴大其分布區(qū)。
折疊
編輯本段
栽培要點

沙漠肉蓯蓉沙漠肉蓯蓉

現(xiàn)在內(nèi)蒙古等地已經(jīng)成功地進(jìn)行人工繁育種植,并形成規(guī)模種植。

具體栽培要點是:

1.選地、整地 宜選砂土或半流沙荒漠地帶,以土壤呈c扣性或偏堿性、陽光充足、雨量少、排水良好、晝夜溫差大為佳。可利用天然棱梭林較集中的沙漠地,進(jìn)行圈攔,防止牛羊和駱駝啃食,澆水施肥,保護扶壯寄主。也可培育人工棱棱林,秋后采收梭梭種子,春天作畦播種育苗;種子播種后1-3天出苗,1-2年后定植,行株距1 - 1.5m,定植2-3年以后,生長健壯,可以嫁接肉蓯蓉。棱梭也可直播,但應(yīng)注意防風(fēng)保水保苗。

2.繁殖方式 用種子繁殖。

在野生棱梭東側(cè)或東南側(cè)方向挖苗床,距寄主50 - 80厘米處,苗床大小不一,長1-2m,寬1m左右,深50 - 80厘米;或寄主密集處,呵挖一一條大苗床溝圍繞許多株寄主,將種子點播于苗床上,施入駱駝糞、牛羊糞等,覆土30-40厘米。上面留溝或苗床坑,以便澆水。人造棱梭林生長整齊、成行,可在植株兩側(cè)開溝作苗床。播種后保持苗床濕潤,誘導(dǎo)寄主根延伸到苗床上。

春天或秋天播種,第二年部分苗床內(nèi)有肉蓯蓉寄生上,少數(shù)出土生長,大部分在播種后2-4年內(nèi)出土、開花結(jié)實。

3.田間管理 沙漠里風(fēng)大,寄主根經(jīng)常被風(fēng)吹裸露,要注意培土或用樹枝圍在寄主根附近防風(fēng),苗床要經(jīng)常澆水保墑,除掉其它植物。肉蓯蓉5月開花時,要進(jìn)行人工授粉,提高結(jié)實率。
折疊
編輯本段
藥用價值

沙漠肉蓯蓉沙漠肉蓯蓉

來源 本品為列當(dāng)科植物肉蓯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 Ma的干燥帶鱗葉的肉質(zhì)莖。

采制 多于春季苗未出土或剛出土?xí)r采挖,除去花序,切段,曬干。

性味 歸經(jīng)甘、咸,溫。歸腎、大腸經(jīng)。 本品扁圓柱形,稍彎曲,長3~15cm,直徑2~8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密被覆瓦狀排列的肉質(zhì)鱗片,通常鱗片先端已斷。體重,質(zhì)硬,微有柔性,不易折斷。斷面棕褐色,有淡棕色點狀維管束,排列成波狀環(huán)紋。氣微,味甜、微苦。

功能主治 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用于陽痿,不孕,腰膝酸軟,筋骨無力,腸燥便秘。
折疊
應(yīng)用

1. 用于腎虛陽痿,遺精早泄及腰膝冷痛,筋骨痙弱。治腎虛陽痿、遺精、早泄等癥,配熟地黃菟絲子、山萸肉等;治腰膝冷痛、筋骨痿弱,配續(xù)斷、補骨脂等。

2. 用于腸燥便秘。與火麻仁. 柏子仁等藥同用。

注意事項 陰虛火旺及大便泄瀉者忌服。
折疊
編輯本段
采集加工

春季苗未出土或剛出時采挖,除去花序,洗凈泥土,曬干,切片備用。中藥生用或酒炙用(肉蓯蓉100公斤,黃酒30公斤)。蒙藥生用。
折疊
編輯本段
炮制方法

1.肉蓯蓉:揀凈雜質(zhì),清水浸泡,每天換水1-2次(如系咸蓯蓉,泡盡鹽分),潤透,切片(縱切),曬干。

2.酒蓯蓉:取蓯蓉片,用黃酒拌勻,置罐內(nèi)密閉,坐水鍋中,隔水加熱蒸至酒盡為度 肉蓯蓉,取出,晾干。(每肉蓯蓉100斤,用黃酒30斤)

3.黑豆制:取肉蓯蓉用米泔水漂泡3天,每天換水1次,去盡咸味,刮去表面鱗葉,切1.5cm厚的片;然后取黑豆5kg炒香,分成3份,每次取1份摻水和肉蓯蓉用微火煮干,取出至半干,再蒸透后曬干,另取黑豆1份同煮,蒸曬,反復(fù)3次,曬干即可,每肉蓯蓉500kg,用黑豆50kg。

4.《雷公炮炙論》:凡使(肉蓯蓉),先須用清酒浸一宿,至明,以棕刷刷去沙土浮甲盡,劈破中心,去白膜一重如竹絲草樣,卻蒸,從午至酉出,又用酥炙得所。
折疊
編輯本段
藥材鑒別
折疊
性狀

肉質(zhì)莖呈扁圓柱形,稍彎曲,長3—15厘米,直輕2—8厘米。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密被覆瓦狀排列的肉質(zhì)鱗片,鱗片先端多已斷。體重,微有柔性,不易折斷。斷面棕褐色、淡棕色,點狀維管束,排列成波狀環(huán)。氣微,味甜而微苦。
折疊
鑒別

(1)莖橫切面:表皮為1層扁平細(xì)胞,外被角質(zhì)層。皮層有數(shù)10層細(xì)胞組成,外側(cè)10數(shù)層細(xì)胞多切向延長,內(nèi)含淡黃棕色物質(zhì),向內(nèi)數(shù)l0層細(xì)胞多為不規(guī)則形或類圓形,內(nèi)含淀粉粒。葉跡維管束分布于皮層中。中柱維管束為無限外韌型,波狀排列成環(huán);每一維管束呈菱形或卵圓形,由類三角狀韌皮部和木質(zhì)部組成,形成層不明顯;導(dǎo)管多角形,壁木化。鱗葉橫切面:表皮為1列扁平細(xì)胞。葉肉組織不分化。維管束多為5束,外韌型卵狀一字形排列。肉質(zhì)莖粉末棕褐色。淀粉粒甚多,卵圓形或類圓形,臍點U字形、飛鳥形、星狀或點狀,層紋明顯,多為單粒,復(fù)粒少見,多為2個分粒組成;單粒直徑約5—30微米。導(dǎo)管多為網(wǎng)紋和孔紋導(dǎo)管,壁木化,直徑10一36微米。木薄壁細(xì)胞類圓形,多角形,壁孔明顯。

(2)取肉蓯蓉粉末l克,加含0.5%鹽酸的乙醇8毫升,在水浴上微沸浸漬10分鐘,趁熱濾過。取濾液,加氨水調(diào)至中性,置水浴上蒸干,殘渣加1%鹽酸溶液3毫升使溶解,濾過。取濾液l毫升,加碘化鉍鉀試液1一2滴,產(chǎn)生橘紅色或紅棕色沉淀。
折疊
編輯本段
化學(xué)成分

肉蓯蓉含有微量生物堿及結(jié)晶性中性物質(zhì)。迷肉蓯蓉含有生物堿。其根部含有肉蓯蓉素,氯代肉蓯蓉,8一表馬錢酸(8一Epiloganic acid),6一去氧梓醇,Mussaenosidic acid,京尼平酸,益母草堿,8一表去氧馬錢酸,Gluroside,Bartsioside,烯醚萜,鵝掌楸堿(Liriodendrin),(+)一丁香脂素一Q一β一D葡萄糖甙,木脂素,肉蓯蓉甙(Cistanoside)A、B、C、D、E、F,Acteoside,Echinacoside,2’一Acetyl—aceoside Ormanthuride B。還含有甘露醇,谷甾醇,丁二酸,谷甾醇一β一 D一葡萄糖甙。

肉質(zhì)莖含肉蓯蓉甙(cistanoside)A、B、C、H,洋丁香酚甙(acteoside),2-乙酰基洋丁香酚甙(2-acetylacteoside),海膽甙(echinacoside)七種苯乙醇甙成分,還含鵝掌楸甙(lirio-dendrin),8-表馬錢子甙酸(8-epiloganic acid),胡蘿卜甙(daucos-terol),甜菜堿(betai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甘露醇(mannitol)[1],N,N-二甲基甘按酸甲酯(N, N-dimethylglycinemethyl ester)[2]和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纈氨酸(valine),亮氨酸(leucine),異亮氨酸(isoleacine),賴氨酸(lysine),蘇氨酸(serine)等十五種氨基酸[3]及琥珀酸(succinic acid),三十烷醇(TCMLIBiacontanol),多糖類[4]。
折疊
編輯本段
生藥材鑒定
折疊
性狀鑒別

莖肉質(zhì),長圓柱形,有時稍扁,略彎曲,長3-15cm,直徑5-15cm,向上漸細(xì),直徑2-5cm,有的切成段,上下直徑相近。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有縱溝,密被覆瓦狀排列的肉質(zhì)鱗葉,鱗葉菱形或三角形,寬0.5-1.5cm,厚約2mm,尚可見鱗葉脫落后留下的彎月形葉跡。質(zhì)堅實,不易折 。

斷。斷面棕色,有淡棕色維管束小點,環(huán)列成深波狀或鋸齒狀。木部約占4/5,有時中空。表面和斷面在光亮處有時可見結(jié)晶樣小亮點。氣微,味甜,略苦。 以條粗壯、密生鱗葉、質(zhì)柔潤者為佳。
折疊
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表皮為1列扁平細(xì)胞,外被角質(zhì)層。皮層由數(shù)十列薄壁細(xì)胞組成,排列緊密,近維管束處的細(xì)胞具紋孔,散有葉跡維管束。維管束處韌型,常16-22個排列成深波狀或鋸齒狀圓環(huán);韌皮部薄壁細(xì)胞排列緊密,有時產(chǎn)分成頹廢狀;形成層不甚明顯;木質(zhì)部可見非木化纖維。射線明顯。髓部多分形。皮層及髓部薄壁細(xì)胞含淀粉粒。 鱗葉橫切面:上下表皮細(xì)胞各1列,扁長方形,外被薄角質(zhì)層。下皮細(xì)胞1列,稍大。葉肉組織均為海綿組織,細(xì)胞類圓形,壁薄,含葉綠體,細(xì)胞間隙小。維管束5-7,外韌型,切向排列。
折疊
編輯本段
中藥化學(xué)鑒定

(1)取本品粉末0.5g,加70%乙醇5ml,水浴溫?zé)?0min,濾過。濾液蒸干,加冰醋酸1ml傾入試管中,沿管壁加硫酸1ml,兩液界面有棕紅色環(huán)。(檢查甾類)

(2)取本品粉末0.5g,加1%鹽酸溶液5ml,水浴溫?zé)?0min,濾過。濾液加碘化鉍鉀試劑,生成棕紅色沉淀。(檢查生物堿)

(3)薄層色譜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浸漬2h,濾過。濾液蒸干,以1ml乙醇溶解,作供試液。另取甘露醇,加乙醇溶使成每毫升含1mg的溶液,作對照品溶液。取上述二溶液各10μm,分別點樣于同一硅膠H薄板上,用正丁醇-冰醋酸乙醇-水(4:1:1:2)展開,展距12cm,取出晾干后,噴霧10%硝酸鈰銨乙醇溶液顯色。供試液色譜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位置上有相同的棕黃色斑點。藥材基源為列當(dāng)科植物肉蓯蓉的肉質(zhì)莖。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或入丸、散;或浸酒。
折疊
編輯本段
各家論述

1.《本經(jīng)》:主五勞七傷,補中,除莖中寒熱痛,養(yǎng)五臟,強陰,益精氣,婦人癥瘕。

2.《別錄》:除膀胱邪氣、腰痛,止痢。

3.《藥性論》:益髓,悅顏色,延年,治女人血崩,壯陽,大補益,主赤白下。

4.《日華子本草》:治男絕陽不興,女絕陰不產(chǎn),潤五臟,長肌肉,暖腰膝,男子泄精,尿血,遺瀝,帶下陰痛。

5.《本草經(jīng)疏》:白酒煮爛頓食,治老人便燥閉結(jié)。

6.《本草經(jīng)疏》:肉蓯蓉,滋腎補精血之要藥,氣本微溫,相傳以為熱者誤也。甘能除熱補中,酸能入肝,咸能滋腎,腎肝為陰,陰氣滋長,則五臟之勞熱自退,陰莖中寒熱痛自愈。腎肝足,則精血日盛,精血盛則多子。婦人癥瘕,病在血分,血盛則行,行則癥瘕自消矣。膀胱虛,則邪客之,得補則邪氣自散,腰痛自止。久服則肥健而輕身,益腎肝補精血之效也,若曰治痢,豈滑以導(dǎo)滯之意乎,此亦必不能之說也。

7.《本草匯言》:肉蓯蓉,養(yǎng)命門,滋腎氣,補精血之藥也。男子丹元虛冷而陽道久沉,婦人沖任失調(diào)而陰氣不治,此乃平補之劑,溫而不熱,補而不峻,暖而不燥,滑而不泄, <本草綱目>故有從容之名。

8.《本經(jīng)逢原》:肉蓯蓉,《本經(jīng)》主勞傷補中者,是火衰不能生土,非中氣之本虛也。治婦人癥瘕者,咸能軟堅而走血分也。又蓯蓉止泄精遺溺,除莖中熱痛,以其能下導(dǎo)虛火也。老人燥結(jié),宜煮粥食之。

9.《玉楸藥解》:肉蓯蓉,暖腰膝,健骨肉,滋腎肝精血,潤腸胃結(jié)燥。凡糞粒堅小,形如羊屎,此土濕木郁,下竅閉塞之故。谷滓在胃,不得順下,零星傳送,斷落不聯(lián),歷陽明大腸之燥,煉成顆粒,秘澀難通,總緣風(fēng)木枯槁,疏泄不行也。一服地黃、龜膠,反益土濕,中氣愈敗矣。肉蓯蓉滋木清風(fēng),養(yǎng)血潤燥,善滑大腸,而下結(jié)糞,其性從容不迫,未至滋濕敗脾,非諸潤藥可比。方書稱其補精益髓,悅色延年,理男子絕陽不興,女子絕陰不產(chǎn),非溢美之詞。

10.《本草求真》:肉蓯蓉,諸書既言峻補精血,又言力能興陽助火,是明因其氣溫,力專滋陰,得此陽隨陰附,而陽自見興耳。惟其力能滋補,故凡癥瘕積塊,得此而堅即消。惟其滋補而陽得助,故凡遺精莖痛,寒熱時作,亦得因是而除。若謂火衰至極,用此甘潤之品,同于桂、附,力能補陽,其失遠(yuǎn)矣。況此既言補陰,而補陰又以蓯蓉為名,是明因其功力不驟,氣專潤燥,是亦宜于便閉,而不宜于胃虛之人也。謂之滋陰則可,謂之補火正未必然。

11.《本草正義》:肉蓯蓉,《本經(jīng)》主治,皆以藏陰言之,主勞傷補中,養(yǎng)五臟,強陰,皆補陰之功也。莖中寒熱痛,則腎臟虛寒之病,蓯蓉厚重下降,直入腎家,溫而能潤,無燥烈之害,能溫養(yǎng)精血而通陽氣,故曰益精氣。主癥瘕者,咸能軟堅,而入血分,且補益陰精,溫養(yǎng)陽氣,斯氣血流利而否塞通矣?!秳e錄》除膀胱邪氣,亦溫養(yǎng)而水府寒邪自除。腰者腎之府,腎虛則腰痛,蓯蓉益腎,是以治之。利,今木皆作痢,是積滯不快之滯下,非泄瀉之自利,蓯蓉滑腸,痢為積滯,宜疏通而不宜固澀,滑以去其著,又能養(yǎng)五臟而不專于攻逐,則為久痢之中氣己虛,而積滯未盡者宜之,非通治暑濕熱滯之痢疾也。蓯蓉為極潤之品,市肆皆以鹽漬,乃能久藏,古書皆稱其微溫,而今則為咸味久漬,溫性已化除凈絕,縱使漂洗極淡,而本性亦將消滅無余,故古人所稱補陰興陽種種功效,俱極薄弱,蓋已習(xí)與俱化,不復(fù)可以本來之質(zhì)一例論矣。但咸味能下降,滑能通腸,以主大便不爽,頗得捷效,且性本溫潤,益陰通陽,故通腑而不傷津液,尤其獨步耳。自宋以來,皆以蓯蓉主遺泄帶下,甚且以主血崩溺血,蓋以補陰助陽,謂為有收攝固陰之效。要知滑利之品,通導(dǎo)有余,奚能固澀,《本經(jīng)》除陰中寒熱痛,正以補陰通陽,通則不痛耳。乃后人引申其義,誤認(rèn)大補,反欲以通利治滑脫,謬矣。
折疊
編輯本段
食療價值

列當(dāng)科寄生草本植物肉蓯蓉帶鱗葉的肉質(zhì)莖。產(chǎn)于內(nèi)蒙古、甘肅、青海、新疆等地。春季苗未出土或剛出土?xí)r采挖,除去花序,干燥。切片生用。

[性能]味甘、咸,性溫。能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

[參考]含微量生物堿、多糖、無機鹽。

有降低血壓、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有一定抗衰老作用;能促進(jìn)小鼠唾液分泌;能提高小腸推進(jìn)度,縮短通便時間,能明顯抑制大腸對水分的吸收。

[用途]用于腎陽不足、精血虛虧,陽痿或不孕,腰膝酸軟,筋骨無力;腸燥便秘。

[用法]一日10~15g,每次6-9g,或用至30g。煎湯,煎膏滋,浸酒,煮粥等。
折疊
附方

1,肉蓯蓉粥:肉蓯蓉30g,鹿角膠5g,羊肉100g,粳米150g。肉蓯蓉煎水取汁,羊肉切小塊,與米同煮粥,臨熟時下鹿角膠煮至粥熟。

源于《圣惠方》。本方以肉蓯蓉、鹿角膠及羊肉補腎陽、益精血。用于腎虛、精血不足,陽痿泄精、早泄,婦女宮寒不孕,腰膝酸痛。

2,蓯蓉麻子仁膏:肉蓯蓉15g,火麻仁30g,沉香6g。蓯蓉、火麻仁煎水,沉香后下,一同煎取濃汁,加入約等量的煉蜜,攪勻,煎沸收膏。每次食1~2匙。

源于《金匱翼》(原方為丸)。本方以蓯蓉、火麻仁潤腸通便,沉香行氣除脹,蜂蜜有潤腸之功。用于津枯腸燥,便秘腹脹。
折疊
肉蓯蓉泡酒

1.肉蓯蓉酒:肉蓯蓉200g放入3千克白酒內(nèi)浸泡7-15日后,每日飲用10-30毫升。

2.肉蓯蓉枸杞酒:肉蓯蓉200g鎖陽100g天麻30g枸杞子50g,放入3千克白酒內(nèi)浸泡7-15日后,每日飲用10-30毫升。

3.肉蓯蓉菟絲酒:肉蓯蓉30g菟絲子20g,放入500克白酒內(nèi)浸泡后飲用。飲用完可繼續(xù)加入白酒浸泡。
折疊
相關(guān)選方

1.濟川煎(《景岳全書·新方八陣》),主治腎虛氣弱,大便不通,小便清長,腰酸背冷。

2.地黃飲子(《皇帝素問宣明論方》),滋腎陰,補腎陽,開竅化痰,主治瘖痱證,舌強不能言,足不能用,口干不欲飲。

3.無比山藥丸(《備急千金要方》),健脾益胃,培元滋腎,主治虛勞損傷,肌體消瘦,腰酸膝軟,目暗耳鳴,飲食無味。

4.加味四斤丸(《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主治肝腎不足,熱淫于內(nèi),筋骨痿軟,行走無力,腰膝酸軟,潮熱時作,飲食無味。

5.菟絲子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主治腎氣虛損,五勞七傷,少腹拘急,四肢氣短、夜夢驚恐,精神困倦,喜怒無常,小便清長,房室不舉等。

6.菟絲子散(《醫(yī)宗必讀》),主治膀胱虛寒,小便不禁或過多。

7.肉蓯蓉丸(《醫(yī)心方》),主治男子五勞七傷,陽痿不起,小便淋漓,尿色赤黃。

8.參茸丸(《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主治體虛神疲,耳鳴心悸,遺精早泄,貧血萎黃,神經(jīng)衰弱。

9.潤腸丸(《世醫(yī)得效方》),主治津液虧少,大便秘結(jié)。
折疊
編輯本段
挑選知識

肉蓯蓉為列當(dāng)科植物肉蓯蓉帶鱗葉的肉質(zhì)莖。主產(chǎn)于內(nèi)蒙古、甘肅、新疆、青海等地的沙質(zhì)土壤和半沙質(zhì)的草原地帶。蓯蓉它比較平補,補益力量還比較大,適合長期的補 ,因為對人的補益是和人參相似的,所以它有沙漠人參之稱。

肉蓯蓉肉質(zhì)莖呈長扁圓柱形,長3至15厘米,直徑2至8厘米,下粗上細(xì)。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密被覆瓦狀排列的肉質(zhì)鱗葉,鱗葉菱形或三角形。體重,質(zhì)硬難折斷。斷面棕褐色,有淡棕色點狀維管束,排列成波狀環(huán)紋,木部約占4/5,有時中空。氣微,味甜,微苦。以條粗壯,密生鱗葉,質(zhì)柔潤者為佳。

商品有淡蓯蓉和咸蓯蓉兩種,淡蓯蓉以個大身肥、鱗細(xì)、顏色灰褐色至黑褐色、油性大、莖肉質(zhì)而軟者為佳。咸蓯蓉以色黑質(zhì)糯、細(xì)鱗粗條、體扁圓形者為佳。習(xí)慣認(rèn)為產(chǎn)于內(nèi)蒙古者為最著。
折疊
編輯本段
適合人群

1. 適宜性功能衰退的男子;月經(jīng)不調(diào)、不孕、四肢不溫、腰膝酸痛的女性;體質(zhì)虛弱的老年人、高血壓患者、便秘者。

2. 相火偏旺、胃弱便溏、實熱便結(jié)者禁服。

3.臨床研究:對患有子宮肌瘤的患者有顯著效果。
折疊
編輯本段
食療作用

肉蓯蓉味甘、咸,性溫,歸腎、大腸經(jīng),質(zhì)潤肉厚,從容和降;

具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的功效;

主治腎陽虛衰,精血虧損,陽痿,遺精,腰膝冷痛,耳鳴目花,帶濁,尿頻,月經(jīng)愆期,崩漏,不孕不育,腸燥便秘。
折疊
編輯本段
做法指導(dǎo)

1. 忌用銅、鐵器烹煮。

2. 凡腎陽不足,病見男子陽痿、不育及女子宮蹇不孕者,宜與巴戟天、熟地、五味子等配伍;若腎陽虧虛,精血不足,大便秘結(jié)不通者,多與當(dāng)歸、牛膝、熟地相伍;若老年性、習(xí)慣性便秘者,宜與決明子、蜂蜜同用;若津虧氣滯,大便秘澀者,可與麻仁、沉香相合。便溏者慎用。
折疊
編輯本段
現(xiàn)代研究

1.能增強免疫力,調(diào)整內(nèi)分泌促進(jìn)代謝,促進(jìn)生長發(fā)育,顯示出雄性激素樣強壯作用。

2.有抗衰老和抗輻射作用

查看評論

標(biāo)簽:

相關(guān)閱讀:

    無相關(guān)信息
上一篇: 奇豆     下一篇:返回列表

評論:沙漠肉蓯蓉

首頁 | 高級搜索 | 聯(lián)系我們 | 信息反饋 | 網(wǎng)站地圖 | 返回頂部 | RSS訂閱

Copyright © 2012 - m.eeocoo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體穴位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