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花肉蓯蓉(學(xué)名:Cistanche tubulosa (Schenk) Wight)是列當(dāng)科,肉蓯蓉屬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可達100厘米,莖不分枝,葉乳白色,干后變褐色,三角形,穗狀花序,苞片長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邊緣被柔毛,兩面無毛;小苞片線狀披針形或匙形,近無毛?;ㄝ嗤矤?,花冠乳白色,長卵狀三角形或披針形,花冠筒狀漏斗形,裂片在花蕾時帶紫色,近圓形,花藥卵形,子房長卵形,蒴果長圓形,種子多數(shù),近圓形,5-6月開花,7-8月結(jié)果。
廣泛分布于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島、巴基斯坦、印度一直到俄羅斯的中亞地區(qū)。中國新疆南部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1200米的水分較充足的怪柳叢中及沙丘地;常寄生于檉柳屬植物根上。
管花肉蓯蓉的干燥帶鱗葉的肉質(zhì)莖,性溫、味甘咸,為補腎壯陽、潤腸通便之要藥。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管花肉蓯蓉
拉丁學(xué)名
Cistanche tubulosa(Schenk) Wight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合瓣花亞綱
目
管狀花目
科
列當(dāng)科
屬
肉蓯蓉屬
種
管花肉蓯蓉
命名者及年代
(Schenk) Wight,1850
保護級別
中國國家重點二級保護野生植物、易危(IUCN標(biāo)準(zhǔn))
目錄
1形態(tài)特征
2近種區(qū)別
3分布范圍
4繁殖方法
5栽培技術(shù)
6主要價值
7保護現(xiàn)狀
折疊
編輯本段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寄生草本。 植株高60-100厘米,地上部分高30-35厘米。莖不分枝,基部直徑3-4厘米。葉乳白色,干后變褐色,三角形,長2-3厘米,寬約5毫米,生于莖上部的漸狹為三角狀披針形或披針形。
穗狀花序,長12-18厘米,直徑5-6厘米;苞片長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2.7厘米,寬5-6.5毫米,邊緣被柔毛,兩面無毛;小苞片2枚,線狀披針形或匙形,長1.5-1.7厘米,寬2.5毫米,近無毛?;ㄝ嗤矤?,長1.5-1.8厘米,頂端5裂至近中部,裂片與花冠筒部一樣,乳白色,干后變黃白色,近等大,長卵狀三角形或披針形,長0.6-1厘米,寬2.5-3毫米?;ü谕矤盥┒沸?,長4厘米,頂端5裂,裂片在花蕾時帶紫色,干后變棕褐色,近等大,近圓形,長8毫米,寬1厘米,兩面無毛。雄蕊4枚,花絲著生于距筒基部7-8毫米處,長1.5-1.7厘米,基部膨大并密被黃白色長柔毛,花藥卵形,長4-6毫米,密被黃白色長柔毛,基部鈍圓,不具小尖頭。子房長卵形,花柱長2.2-2.5厘米,柱頭扁圓球形,2淺裂。蒴果長圓形,長1-1.2厘米,直徑7毫米。種子多數(shù),近圓形,干后變黑褐色,外面網(wǎng)狀?;ㄆ?-6月,果期7-8月。
折疊
編輯本段
近種區(qū)別
管花肉蓯蓉藥室基部鈍圓,不具小尖頭,與肉蓯蓉屬其它種易區(qū)別。
折疊
編輯本段
分布范圍
廣泛分布于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島、巴基斯坦、印度一直到俄羅斯的中亞地區(qū)。中國新疆南部(民豐)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1200米的水分較充足的怪柳叢中及沙丘地;常寄生于檉柳屬植物根上。
折疊
編輯本段
繁殖方法
接種。春秋季均可接種管花肉蓯蓉,但春季較佳。春季土壤解凍后至冬季土壤結(jié)凍前接種肉蓯蓉。春季最佳接種期為3-6月份,因為隨著春季氣溫的回升,檉柳毛細根系迅速發(fā)育和生長,利于提高接種率和肉蓯蓉產(chǎn)量。秋季隨著氣溫的降低,寄主根系生長變慢,會影響管花肉蓯蓉接種,從而影響到管花肉蓯蓉產(chǎn)量。
直接用管花肉蓯蓉種子進行繁殖。采集到的管花肉蓯蓉種子可在低溫下保存多年,但隨著年代增長接種率也會降低,因此最佳繁殖用種應(yīng)是頭年采集的新種。
在距離寄主植株20厘米處,挖深50-80厘米、寬1米的溝。將溝底土壤細耙整平后,人工撒沙2厘米厚,把種子點播于整好的溝中,有條件可施入一定的有機肥,覆土30-50厘米,最上面留澆水溝或積水溝,以便澆水保持濕潤,誘導(dǎo)寄主毛細根系延伸至管花肉蓯蓉種子上。第2年接種溝內(nèi)就會有部分管花肉蓯蓉寄生,少數(shù)可出土生長。最好第一年不采收,以免破壞新生的寄生點及寄主根部。大部分在播種后2-4年內(nèi)出土,開花結(jié)實。
折疊
編輯本段
栽培技術(shù)
折疊
選地整地
管花肉蓯蓉對其所生存的土壤環(huán)境有著很苛刻的要求。最主要的有三條:一是鹽堿度比較低;二是土壤松軟度必須很高,黏性則越低越好;三是周圍的土壤最好是滲水性強(即存不住水)的土壤,因為管花肉蓯蓉既需要水的澆灌,又不能長期潮濕,否則將發(fā)霉、腐爛。符合以上三個條件的最佳土壤環(huán)境就是流沙地。因此,管花肉蓯蓉種植基地要選擇地下水位在3米以下,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排水良好、有較好土壤灌溉條件的沙土或半流沙荒漠能性地帶,以土壤呈中性或偏堿性為好,結(jié)合整地施肥。
折疊
培育寄主
管花肉蓯蓉屬于寄生植物,主要寄生在灌木檉柳根部。檉柳造林時間分為春秋兩次,春季冰雪融化后即可進行造林,秋季在土壤結(jié)凍前進行。以2-3年生出圃實生苗造林。
最佳栽培模式是寬窄行栽培,寬行行距3米,窄行行距1米,株距1米,每畝約定植紅柳444株,便于機械化作業(yè)、后期管理及采收。
接種管花肉蓯蓉前首先要扶壯寄主,適當(dāng)澆水施肥,進行人工圍欄維護,避免牲畜及野生動物踩踏與啃食。最佳接種時間應(yīng)是寄主生長較壯、毛細根系較發(fā)達。
折疊
田間管理
荒漠地帶風(fēng)沙大,寄主根系經(jīng)常被風(fēng)吹露于地面,要注意培土或做必要的防風(fēng)措施。春季接種管花肉蓯蓉完畢后,要立刻灌水,15-20天再灌溉1次。再在6月、8月上旬各灌水1次,之后再不能灌溉,否則容易引起管花肉蓯蓉的凍害。
折疊
編輯本段
主要價值
管花肉蓯蓉的干燥帶鱗葉的肉質(zhì)莖,性溫、味甘咸,為補腎壯陽、潤腸通便之要藥,有"沙漠人參"的美譽。《中國藥典》2010 年版收錄的肉蓯蓉為正品藥材。肉蓯蓉是一種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的名貴中藥,可興奮垂體、腎上腺皮質(zhì)或有類似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樣作用。
折疊
編輯本段
保護現(xiàn)狀
管花肉蓯蓉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紅色名錄》(IUCN)中,保護級別為易危(VU)。
(查看評論) |
Copyright © 2012 - m.eeocoo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體穴位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