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神門穴(輸穴、原穴)
位置:在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局部解剖:血管、神經分布同靈道。
主治:心痛,心煩,怔忡,驚悸,健忘,不寐,癲狂,癇癥,癡呆,脅痛,掌中熱,目黃?,F多用于無脈癥,神經衰弱,心絞痛,癔病,舌骨肌麻痹,產后失血,淋巴腺炎,扁桃體炎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删摹?/p>
配伍:配支正為原絡配穴法,有益氣,養(yǎng)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心神失養(yǎng),健忘失眠,無脈癥。
配大椎、豐隆,有醒腦安神,豁痰開竅的作用,主治癲狂,癇證。 配關元、中極,有安神益腎的作用,主治遺溺,遺精。 配膈俞、血海,有活血止血的作用,主治嘔血、吐血、便血。
文獻摘要:
《甲乙經》:遺尿,關門及神門、委中主之。
《銅人》:治瘧心煩。
《大成》:主心性癡呆,健忘。
6、腕骨穴(原穴)
位置:在手掌尺側,當第五掌骨基底與鉤骨之間的凹陷處,赤白肉際。
局部解剖:有腕背側動脈(尺動脈),手背靜脈網。分布著尺神經手背支。
主治:熱病無汗,頭痛,項強,指攣腕痛,黃疸?,F多用于口腔炎,糖尿病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删?。
配伍:配通里,為原絡配穴法,有清熱安神定驚的作用,主治高熱,驚風。
配太沖、陽陵泉,有清肝利膽的作用,主治黃疸,脅痛,膽囊炎。
配足三里、三陰交,有健脾滋陰增液的作用,主治消渴。
文獻摘要: 《甲乙經》:消渴,腕骨主之。 《大成》:主頭痛,驚風。 《金鑒》:主治臂腕五指疼痛。
研究進展:
腰痛 配下巨虛,用導氣手法,患者腰部有熱感時出針。 增加腸蠕動,針刺腕骨穴可使不蠕動或蠕動減弱的結腸下部及直腸的蠕動增強。
7、京骨穴(原穴)
位置:在足外側,第五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處。
局部解剖:血管、神經分布同金門。
主治:頭痛,項強,腰腿痛,癇證?,F多用于小兒驚風,神經性頭痛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配風池、天柱,有祛風舒筋止痛的作用,主治頭痛,項強。
文獻摘要: 《甲乙經》:癲疾,狂妄行,振寒。 《圣惠方》:善驚悸,不欲食,腿膝脛痿。 《循經》:寒濕腳氣,兩足燥裂,或濕癢生瘡。
8、太溪穴(輸穴,原穴)
位置:在足內側,內踝后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局部解剖:前方有脛后動、靜脈。分布著小腿內側皮神經,當脛神經經過處。
主治:咽喉干痛,齒痛,耳聾,耳鳴,頭暈,咳血,氣喘,消渴,月經不調,不寐,遺精,陽痿,小便頻數,腰脊痛?,F多用于支氣管哮喘,腎炎,膀胱炎,慢性喉炎,神經衰弱,貧血,下肢癱瘓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删?。
配伍: 配少澤,有滋腎陰,清虛熱的作用,主治咽喉炎,齒痛。
配飛揚,為原絡配穴法,有滋陰補腎的作用,主治頭痛目眩。
配腎俞、志室,有溫腎壯陽的作用,主治遺精。陽痿,腎虛腰痛。
文獻摘要:
《甲乙經》:熱病煩心,足寒清,多汗。 《大成》:主久瘧咳逆,心痛如錐刺,心脈沉,手足寒至節(jié)。 《金鑒》:消渴,房勞,婦人水蠱,胸脅脹滿。
研究進展:
喉痹 以太溪為主,治療陰虛咽喉腫痛,效果良好。 腎絞痛 據報道刺雙側太溪,以患者有發(fā)麻發(fā)脹感向足跟部放射為度,治療23例,經針1~3次,疼痛基本消失18例。 對腎功能影響 據報道針刺太溪、列缺等穴,可使腎泌尿功能增強,酚紅排出量增高,尿蛋白減少,對高血壓患者有降壓作用,這種效應維持約2~3小時,個別可達數日,浮腫亦減輕,對腎炎患者有一定治療效果。
(查看評論) |
Copyright © 2012 - m.eeocoo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體穴位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