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大黃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黃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藥用大黃Rheumoj-fl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和根莖。
大黃味苦,性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jīng)。大黃具有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jīng),利濕退黃的功效。用于實熱積滯便秘,血熱吐衄,目赤咽腫,癰腫療瘡,腸癰腹痛,瘀血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阻,跌打損傷,濕熱痢疾,黃疸尿赤,淋證,水腫;外治燒燙傷。酒大黃善清上焦血分熱毒。用于目赤咽腫,齒齦腫痛。熟大黃瀉下力緩,瀉火解毒。用于火毒瘡瘍。大黃炭涼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熱有瘀出血癥。清寧片瀉下作用緩和,具緩瀉而不傷氣,逐瘀而不敗正之功。
大黃生藥屬低毒,鮮大黃毒性較大[1]。其蒽苷成分對胃腸黏膜產(chǎn)生強烈的刺激作用,引起嘔吐等毒性反應。[1]大量誤服大黃會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黃疸、低血鉀、頭暈、昏迷、休克。長期服用可至繼發(fā)性便秘、肝硬化、前列腺肥大或增生和甲狀腺瘤樣變化,還能引起過敏反應、皮疹、哮喘等。[1]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中明確指出:孕婦及月經(jīng)期、哺乳期慎用大黃。
《中醫(yī)大辭典》:大黃生用力猛,熟用力緩;通便宜后下,止血宜炒炭。胎前、產(chǎn)后慎用[2]。
《中藥大辭典》:凡表證未罷,血虛氣弱,脾胃虛寒,無實熱、積滯、瘀結(jié),以及胎前、產(chǎn)后,均應慎服。
《本草經(jīng)集莊》:"黃芩為之使。"
《藥性論》:"忌冷水。惡干漆。"
《本草經(jīng)疏》:"凡血閉由于血枯,而不由于熱積;寒熱由于陰虛,而不由于瘀血;癥瘕由于脾胃虛弱,而不由于積滯停留;便秘由于血少腸燥,而不由于熱結(jié)不通;心腹脹滿由于脾虛中氣不運,而不由于飲食停滯;女子少腹痛由于厥陰血虛,而不由于經(jīng)阻老血瘀結(jié);吐、衄血由于陰虛火起于下,炎爍乎上,血熱妄行,溢出上竅,而不由于血分實熱;偏墜由于腎虛,濕邪乘虛客之而成,而不由于濕熱實邪所犯;乳癰腫毒由于盱家氣逆,郁郁不舒,以致營氣不從,逆于肉里,乃生癰腫,而不由于膏粱之變,足生大疔,血分積熱所發(fā),法咸忌之,以其損傷胃氣故耳。"
《本草匯言》:"凡病在氣分,及胃寒血虛,并妊娠產(chǎn)后,及久病年高之人,并勿輕用大黃。"
《本經(jīng)逢原》:"腎虛動氣及陰疽色白不起等證,不可妄用。"
(查看評論) |
Copyright © 2012 - m.eeocoo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體穴位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