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guān)注
三陰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沖穴 迎香穴 腎俞穴 血海穴 關(guān)元穴 風(fēng)池穴 中脘穴 陰陵泉穴 肩井穴
人體穴位網(wǎng)
  您當(dāng)前的位置:首頁 > 偏方大全 > 中醫(yī)保健偏方

咯血·陰虛肺熱證有什么癥狀?吃什么好得快?

時間:2023-08-05 16:59:01   來源:人體穴位網(wǎng)  作者:m.eeocool.cn
答:

咯血·陰虛肺熱證(hemoptysis with syndrome of yin deficiency and lung heat[1])是指陰虛內(nèi)熱,灼傷肺絡(luò),以咳嗽痰少,痰中帶血或反復(fù)咳血,血色鮮紅,口干咽燥,顴紅,潮熱盜汗,舌紅,脈細(xì)數(shù)等為常見癥的咯血證候[2]

咯血·陰虛肺熱證常見以下癥狀:

患者咳嗽痰少,痰中帶血或反復(fù)咳血,血色鮮紅,口干咽燥,顴紅,潮熱盜汗,舌質(zhì)紅,脈細(xì)數(shù)[3][4]。

這是虛火灼肺,肺失清肅,肺絡(luò)受損的表現(xiàn):陰虛肺熱,肺失清肅,故咳嗽痰少。火熱灼肺,損傷肺絡(luò),故痰中帶血或反復(fù)咳血。陰虛津乏,不能上承;故口干咽燥。陰虛火旺,則顴紅、潮熱、盜汗。舌紅,脈細(xì)數(shù)為陰虛有熱之象。[3]

咯血·陰虛肺熱證治宜滋陰潤肺,寧絡(luò)止血[3]。

咯血·陰虛肺熱證患者常吃百合、麥冬、阿膠、當(dāng)歸、白芍、豬肺等好得快[4]。

建議咯血·陰虛肺熱證患者使用以下食療方進(jìn)行食療:

1.生津茶(《中國食療大全》):青果5個打碎,黃梨1只去皮,鮮蘆根2根,與菊花10g,麥冬10g,鮮藕10片煎汁,代茶飲。[4]

2.百合粥(《本草綱目》):鮮百合50g,洗凈去皮,粳米洗凈,加水適量,武火煮沸,文火煮半熟加入百合,再熬成粥。[4]

3.沙參心肺湯(《中國食療大全》):北沙參15g,玉竹15g洗凈,包紗布。豬心、肺洗凈,擠盡血水,與沙參、玉竹同煮,加入料酒、蔥,武火煮沸,文火熬熟。[4]

4.鮮藕雪梨汁:鮮藕節(jié)250克(洗凈去節(jié)),雪梨1~2個(去皮及心),共榨取汁,分2次服。適用于各型咳血。

咯是指用力使東西從食道或氣管里出來;咳是呼吸器官受刺激而引起一種反射作用;嗽古代與咳同義??┭ㄒ姟度彘T事親·咯血衄血嗽血》)、咳血(見《嚴(yán)氏濟生方》)、嗽血(見《證治要訣·諸血門》)實際經(jīng)?;煺劇?/p>

咳血為病名[5]。血證之一。又稱嗽血(見《癥因脈治·嗽血論》)[5]?!吨嗅t(yī)藥學(xué)名詞》作咯血[1][6]。是指以咯血為主要表現(xiàn)的疾病[1]。即患者咳嗽而出血,痰中帶血絲,或痰血相兼的表現(xiàn)[6]。血由肺而來,經(jīng)氣道咳嗽而出,或痰中帶有血絲,或痰血相兼,或純血鮮紅,間夾泡沫,均稱為咳血[3]??妊煞谓j(luò)受損所致[3]。因肺為嬌臟,又為臟腑之華蓋,喜潤惡燥,喜清惡濁,不耐寒熱,故邪氣犯肺,使肺失清肅則為咳嗽,損傷肺絡(luò),血溢脈外,則為咳血[3]。

咳血來自肺臟者,多因外感風(fēng)熱燥火,或木火刑金,陰虛火動,灼傷肺絡(luò)所致[5]。

《丹溪心法·咳血》說:“咳血者,嗽出痰內(nèi)有血者?!?/p>

《癥因脈治·嗽血論》說:“咳血即嗽血?!?/p>

《醫(yī)林繩墨·血論》:“從嗽而來于肺者為咳血?!?/p>

《癥因脈治·吐血咳血總論》:“咽中胃管嘔出名吐血,喉中肺管嗽出名咳血?!?/p>

《赤水玄珠》卷九:“嗽出痰內(nèi)有血者,名咳血,又云嗽血。其因有二,熱壅于肺者易治,不過涼之而已,久嗽損于肺者難治,此已成勞也。”

《張氏醫(yī)通·諸血門》:“咳血者,因咳嗽而見血,或干咳,或痰中見紅絲血點一兩口,氣急喘促。此雖肺體自燥,亦為火逆,咳傷血膜,而血隨痰出也?!我肆锻杓娱T冬、五味、清金壯水為主,略兼阿膠、貝母、百合、款冬、紫菀,潤肺止咳之劑。血止后胃虛少食,氣息不續(xù)者,劫勞散去半夏加紫菀茸及瓊玉膏調(diào)理之。咳血久而成勞,或勞而咳血,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煩熱,咽干頰赤,心沖潮熱,盜汗減食,異功散加阿膠,或四君子加黃芪、鱉甲、麥冬、五味。陰虛火動而咳血,或痰中有血星如珠者,生料六味丸加茜根、烏賊骨、童便。”

咳血可見于西醫(yī)的支氣管擴張、肺炎、肺部結(jié)核、肺癌等疾病[5]。

詳見咳血條。

查看評論

標(biāo)簽:

相關(guān)閱讀:

    無相關(guān)信息

評論:咯血·陰虛肺熱證有什么癥狀?吃什么好得快?

穴位查询

  • 穴位
  • 经络
  • 反射
  • 小儿

首頁 | 高級搜索 | 聯(lián)系我們 | 信息反饋 | 網(wǎng)站地圖 | 返回頂部 | RSS訂閱

Copyright © 2012 - m.eeocoo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體穴位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