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的由來
四川民歌(重慶成為直轄市后又稱為重慶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曲調(diào)清新質(zhì)樸,悠揚舒展,郎朗爽口;歌詞蘊涵著勞動人民熱愛家鄉(xiāng)勞動,以及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四川鄉(xiāng)土氣息十足的表現(xiàn)形式深深感染了大家,以至傳承了近60個春秋,成為家喻戶曉的一首經(jīng)典民歌。
《太陽出來喜洋洋》的作者金鼓(原名:李猶龍),1917年生于重慶市梁平縣。(現(xiàn)在定居上海,已96高齡)從小喜愛文學和音樂,熱愛家鄉(xiāng)生活,年輕時就寫過許多四川民歌。其中最具有代表的就是這首《太陽出來喜洋洋》。
這首歌是金老1942年創(chuàng)作的作品,曲子是根據(jù)當?shù)?u>民間小調(diào)(小時候常聽當?shù)厝撕呱蠋拙洌┻M行改編,最后填上歌詞。在創(chuàng)作時,為了更好地適合大眾演唱,在音域上只有6度,高、中、低音的歌手都能唱。另外,歌中摻入大量襯詞“啰兒”“郎郎扯匡扯”等是為了渲染鑼鼓等打擊樂器的熱鬧氣氛。
真正問世是在50年代,有一天,金老在和摯友著名歌唱家蔡紹序先生(也是四川出身)聊天時,由于對家鄉(xiāng)的思念,蔡紹序先生突然提出想唱一首反映出濃厚家鄉(xiāng)韻味的民歌,于是就請金老替他寫一首,當時金老就把這首現(xiàn)成的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推薦給他,并在蔡紹序先生試唱的同時,金老還作了略微的修改。之后,一炮唱紅了。
1951年第一張唱片問世后,有人問過金老,為何曲作者欄里沒有署上金鼓的名字?金老說:考慮到曲是根據(jù)當?shù)孛耖g小調(diào)改編而成,自己只是改編而已,為此,就要求唱片公司在出唱片時,曲作者欄里就寫四川民歌或四川山歌,這就成了后來所有出版這首歌的出版物的統(tǒng)一標識:四川民歌;金鼓詞。金鼓的名字也伴隨著這首歌的聞名而聞名。
1953年周恩來總理來上海視察時,在觀看由上海市委在蘭心大戲院舉辦的文藝晚會上,總理點的唯一一首歌就是《太陽出來喜洋洋》,也是晚會開場的第一首歌。高亢激越、熱情洋溢的歌聲,不僅打動了全場觀眾,也打動了總理,當著名歌唱家蔡紹序先生剛唱完,全場觀眾和總理一起站了起來,久久的掌聲……但是,在文革期間,大多數(shù)的音樂作品無常與廣大民眾見面,因此在文革之后,《太陽出來喜洋洋》的作者金鼓老師的名字也被淡忘了。現(xiàn)在《太陽出來喜洋洋》已成為了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啰兒調(diào)”的代表作。
《太陽出來喜洋洋》的歌詞:
太陽出來(啰兒)喜洋洋(歐啷啰),
挑起扁擔(啷啷扯匡扯)上山崗(毆啰啰)。
手里拿把(啰兒)開山斧(歐啷啰),
不怕虎豹(啷啷扯匡扯)和豺狼(歐啰啰)。
懸崖陡坎(啰兒)不稀罕(歐啷啰),
唱起歌兒(啷啷扯匡扯)忙砍柴(歐啰啰)。
走了一山(啰兒)又一山(毆啷啰),
這山去了(啷啷扯匡扯)那山來(歐啰啰)。
只要我們(啰兒)多勤快(歐啷啰),
不愁吃來(啷啷扯匡扯)不愁穿(毆啰啰)。
(作者為《太陽出來喜洋洋》原創(chuàng)作者李猶龍之子)
(查看評論) |
Copyright © 2012 - m.eeocoo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體穴位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