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注
三陰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沖穴 迎香穴 腎俞穴 血海穴 關元穴 風池穴 中脘穴 陰陵泉穴 肩井穴
人體穴位網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健康新聞 > 健康快訊

治百日咳秘方

時間:2022-06-22 16:14:10   來源:人體穴位網  作者:m.eeocool.cn

痙咳方

【來源】徐迪三,《名醫(yī)秘方匯萃》

【組成】桑白皮、杏仁各9克,生石膏30克(先煎),魚腥草、黃芩、百部各9克,天漿殼4只,天竹子、臘梅花各9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清肺降逆、化痰止咳。

【方解】方中天竹子與臘梅花,為《本草綱目拾遺》三奇方中的主要藥物。通常用于陣發(fā)性劇咳,為治療久咳及頓咳的要藥。現(xiàn)代藥理研究已證明,天竹子中所含的南天竹堿,具有麻痹呼吸中樞的作用。因此對陣咳有較強的抑制作用。但在應用時必須掌握藥量,用量不宜過大,以免引起中毒。桑白皮具有清瀉肺熱的作用。黃芩、石膏都能清肺胃之熱;杏仁宣肺止咳;百部及天漿殼為治療久咳及百日咳的要藥。天漿殼宣肺平喘、止咳化痰,與百部同用,更能增強其止咳的作用?,F(xiàn)代藥理實驗研究亦證明百部中所含的百部堿能降低呼吸中樞的興奮作用。

【主治】百日咳痙咳期。

【加減】凡癥見咳聲連連,甚至達數(shù)十聲不止,咳后有雞鳴樣吸氣性回聲,常于嘔吐痰涎后方少定,并往往少定又作等。百日咳痙咳期可選用本方。若熱盛加板藍根、射干、野菊花蘆根等,咳劇加紫菀、款冬花、桃仁等;氣逆加葶藶子、白芍等;痰多加海浮石、海蛤殼、萊菔子等;干咳加川貝母、黃精、人參等;咳血加墨旱蓮、茜草根、藕節(jié)、仙鶴草、白茅根等;陰虛舌剝加烏梅、南北沙參、天冬麥冬等。

百日咳腦病變可應用下列藥物:高熱可加用安宮牛黃丸、紫雪丹、牛黃清心丸之類;抽搐可加用羚羊角、至寶丹、牛黃抱龍丸、琥珀抱龍丸之類;神志昏迷者可用蘇合香丸之類。

【療效】多年使用,療效滿意。一般服3劑即見效,8~10劑可獲痊愈。

 

百馬湯

【來源】黎炳南,《名醫(yī)治驗良方》

【組成】百部10克,馬兜鈴3克,炙甘草6克,大棗4枚。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降氣止咳、補益脾肺。

【方解】方中百部、馬兜鈴擅于降氣止咳,對于痙咳連連之證頗有捷效。而證多起于體虛,久咳必傷肺氣,若專于攻邪則重傷其氣,此病勢纏綿之因也,故對體虛者,能否恰如其分地運用攻補兼施之法,是速愈本病之關鍵。本方用大棗、炙甘草即示扶正之意,惟馬兜鈴性寒而味甚苦,嬰兒服之易吐,當以輕劑取效(3~4克),配用棗、草可調其味。體若虛寒者,更助以溫補之品,則量雖小而可獲事半功倍之效。臨證時,據(jù)其證候特點,加味調治。

【主治】百日咳,不論證屬何型,皆可加減用之。

【加減】本方為治百日咳的基礎方。若外感風邪,痰熱束肺,癥見發(fā)熱、流涕、咳嗽陣作,夜間尤甚,痰黃、舌質略紅、苔薄白,脈滑數(shù),可選加麻黃、防風前胡、桔梗、大青葉連翹等;若痰濁互結,肺絡受阻,癥見痙咳連連,面赤發(fā)憋,涕淚俱出,痰黏難咳,咳甚嘔吐黏痰或伴食物,可選加蘇子、葶藶子、鵝管石、沙參、地龍;偏熱者再加毛冬青、蚤休;若肺陰不足,正虛邪戀,病久陰傷,余熱留戀,癥見低熱不退,或五心煩熱,咳嗽痰少,盜汗、口干、咽紅,本方加青黛、海蛤粉、沙參、麥冬、五味子、天花粉;若中運不健,肺脾兩虛,素體虛弱,或病久正傷,癥見面色萎黃、咳嗽無力、納呆便溏、自汗盜汗,本方加黨參白術、陳皮、法半夏、鵝管石、五味子。

【療效】臨床屢用,療效滿意。一般服5劑見效,10~15劑可獲痊愈。

 

緩痙鎮(zhèn)咳湯

【來源】陳光祖,《名醫(yī)治驗良方》

【組成】蜈蚣2克(沖服),僵蠶4克,地龍、鵝不食草各6克,南天竹子、天漿殼各1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清熱化痰、緩痙鎮(zhèn)咳。

【方解】本病系因蘊痰伏絡,肺金失其清肅,肝火偏旺,反侮肺金所致。治當肝肺同治,以清金抑木。故方中蜈蚣辛溫以解痙攣、止咳嗽;僵蠶辛咸入肝肺二經,既能解痙,又能疏散風熱、化痰散結,合蜈蚣以增強緩痙鎮(zhèn)咳之作用;地龍咸寒降泄,下行走竄,善清肝熱,既有解痙止咳平喘之功,又有化痰通絡之效;南天竹子、天漿殼、鵝不食草為治療百日咳之良藥,功專清熱止咳化痰,與緩痙之藥相伍,則效更宏。

【主治】百日咳痙咳期。

【加減】臨證應用,可隨證加減。

【療效】臨床屢用,每獲佳效。一般服5~10劑即可痊愈。

 

百日咳方

【來源】徐小洲,《名醫(yī)治驗良方》

【組成】蒲公英30克,北秦皮、天竹子、炙百部、炙甘草各1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清熱解毒、降逆止咳。

【方解】本病的發(fā)生是由于感受時疫邪毒,邪熱蘊肺,煎熬津液,釀液成痰,痰阻氣道,而肺失清肅,肺氣上逆所致,故方用蒲公英、北秦皮清熱解毒,且秦皮尚可祛痰、鎮(zhèn)咳、降逆;炙甘草潤肺祛痰,用量偏大;炙百部潤肺止咳;天竹子具有較好的止嗽鎮(zhèn)咳作用。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降逆潤肺止咳之功。用治百日咳最為恰當。但臨證應用須靈活加減,用之方能得心應手,效佳。

【主治】百日咳。

【加減】眼瞼浮腫,加冬瓜皮10克;寐后汗出,加麻黃根10克;咳嗽不暢,加桔梗3克;痰多便結,加礞石滾痰丸10克(包煎);咯血,加鮮茅根30克;病情較重者加魚腥草30克,北秦皮劑量可增加到20~30克,天竹子可改為15克。

【療效】臨床屢用,療效顯著,一般服10劑左右可獲痊愈。

 

麻杏代赭湯

【來源】張貴印,《名醫(yī)治驗良方》

【組成】麻黃杏仁、旋覆花(包煎)、代赭石(先煎)、清半夏、茯苓、前胡、枇杷葉、百部、鵝不食草、甘草各適量。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降肺和胃、化痰散邪。

【方解】本病的發(fā)生,雖然以時邪為外因,但必須在素體脾胃不調、痰濁內蘊的條件下,方可發(fā)病。若脾胃不調,即古謂:“小兒脾常不足”,土不生金,必致肺衛(wèi)氣弱,每易感受時令風邪、內外合邪而成頓咳。其治必須重視脾胃,降胃即降肺,化痰即利肺,健脾即益肺,故宜肺胃同治。方用麻黃、杏仁宣降肺氣,止咳平喘;旋覆花、代赭石化痰行飲,降胃氣之逆;清半夏、云茯苓散凝結之痰飲,健脾以絕生痰之源;前胡、枇杷葉、百部、鵝不食草止咳化痰、降氣平喘。合而用之,共奏降肺和胃、化痰散邪之功。用治頓咳,療效可靠。

【主治】百日咳痙咳期(頓咳)。

【加減】胸滿者,加瓜蔞;痰多者,加浙貝母;大便干結者,加桃仁、冬瓜仁;熱壅者,加生石膏;氣虛者,加人參五味子。

【療效】屢用屢驗,療效滿意。一般服2劑見效,5~10劑即收全功。

 

查看評論

標簽: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評論:治百日咳秘方

首頁 | 高級搜索 | 聯(lián)系我們 | 信息反饋 | 網站地圖 | 返回頂部 | RSS訂閱

Copyright © 2012 - m.eeocoo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體穴位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