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紙張:字號選擇:超大 帶圖打印打印此頁面 返回原文

濕疹良方消風散 打印頁面

人體穴位網(wǎng) m.eeocool.cn    2012-06-15 17:32:44  

濕疹良方消風散
 

     濕疹是皮膚科最常見的一種皮膚病,中醫(yī)稱之為“濕瘡”、“浸淫瘡”。臨床上根據(jù)病程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它的主要表現(xiàn)是劇烈的瘙癢,反復發(fā)作,纏綿難愈。特別是慢性濕疹,局部瘙癢劇烈,難以忍受,不停的搔抓后出現(xiàn)皮膚抓痕、血痂,皮膚變得粗糙肥厚,像樹皮一樣,給患者身體和精神上造成巨大的痛苦,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應用消風散治療濕疹,療效滿意,受到醫(yī)生和患者的青睞。滄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皮膚科郭建輝

     中醫(yī)認為,濕疹的發(fā)病是風熱或風濕熱邪侵襲人體之后,郁于肌膚腠理之間,浸淫于細小血脈之內(nèi),因而發(fā)生紅色的皮疹或云片狀斑點。又因風熱或風濕之邪外不得透達,內(nèi)不得疏泄,所以表現(xiàn)為皮膚瘙癢。

     消風散是載于明代陳實功編寫的醫(yī)學名著《外科正宗》中的一首,此方亦可見于《醫(y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中。

      其藥物組成荊芥、防風、蟬蛻、苦參、當歸、生地、知母、胡麻仁、蒼術、 牛蒡子、石膏各6g, 甘草、木通各3g。作為水煎劑,宜在飯后服用。其中荊芥、防風、牛蒡子、蟬蛻作為君藥,目的在于開發(fā)腠理、疏散風邪以止癢。皮膚瘙癢,抓破后滲流水液,是因為濕熱相博只顧,所以方中又用蒼術之辛苦溫,散風祛濕;苦參之苦寒,清熱燥濕;木通之利水,滲利濕熱,三味藥輔助君藥以增強止癢之力,是為臣藥。由于分熱之邪涉及血分而有疹點,因而用當歸、生地黃清熱涼血、散瘀化斑;胡麻仁養(yǎng)血潤膚;并以石膏、知母清氣分濕熱,增強清熱瀉火之力,所有這些藥物的目的在于消除斑疹,故為佐藥。甘草生用,清熱解毒,又能調(diào)和諸藥,故為使藥。綜合全方,既有疏風清熱、除濕止癢之功,又有涼血潤燥、活血消疹之效,諸藥合用,祛邪而不傷正、瀉火而不伐胃、涼血而又護陰。

      消風散已經(jīng)在臨床應用了幾百年,治療了無數(shù)皮膚病患者,時至今日,它仍然具有極好的療效?,F(xiàn)代的醫(yī)學家對消風散進行各方面的研究。現(xiàn)代藥理方面的研究表明,荊芥、防風具有鎮(zhèn)靜、抗炎之功;當歸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生地具有抗菌、抗炎、抗毒并能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苦參有抗炎作用;甘草具有增強免疫功能、抗炎、抗過敏等作用。全方具有止癢和抗過敏作用,它的免疫抑制作用與其調(diào)節(jié)T、B淋巴細胞功能和抑制炎性細胞因子的活性有關,是治療以Ⅳ型變態(tài)反應為主的濕疹等皮膚疾病的主要機制之一。

     因為濕疹特別是慢性濕疹病程長,病情復雜,所以在臨床應用時,還要斟酌具體病情進行加減。例如,若風熱偏盛而身熱、口渴者,加銀花、連翹以疏風清熱解毒;濕熱偏盛,胸脘痞滿,身重乏力,舌苔黃厚而膩者,加地膚子、車前子、梔子等以清熱利濕;血分熱甚,五心煩熱,舌紅或絳者,加赤芍、丹皮、紫草以清熱涼血。

     另外,消風散不僅辯證用于治療濕疹,還可用于治療蕁麻疹、過敏性皮炎、藥物性皮炎、神經(jīng)性皮炎等屬于風熱或風濕熱證的患者,均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服藥期間飲食要清淡,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海鮮、牛羊肉等,忌食辣椒、酒等辛辣刺激之物,否則不但影響藥物的療效,還會加重病情,加劇皮膚瘙癢,導致濕疹復發(fā)。另外,濕疹患者應避免搔抓,忌熱水洗燙,忌用肥皂等刺激物洗患處。


 

文章來源:http://m.eeocool.cn/pianfang/pifuke/shizhenpianfang/2012-06-15/6969.html
打印紙張:字號選擇:超大 帶圖打印打印此頁面 返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