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guān)注
三陰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沖穴 迎香穴 腎俞穴 血海穴 關(guān)元穴 風(fēng)池穴 中脘穴 陰陵泉穴 肩井穴
人體穴位網(wǎng)
  您當(dāng)前的位置:首頁 > 中醫(yī)食療 > 小兒食療

小兒厭食脾陰不足怎樣辨證治療

時間:2012-12-05 10:48:38   來源:人體穴位網(wǎng)  作者:m.eeocool.cn

治療方藥臨床上,小兒厭食脾陰不足,一多兼夾食滯而舌苔厚膩;二多病損及氣,在消化分泌功能不足陰虧的同時,并見動力功能方面的障礙陽氣不足。因此,小兒厭食的治療,一般應(yīng)分兩步進行:初予滋脾消食,后予滋脾益氣,消食在于治標(biāo),益氣是運脾的重要手段,而滋益脾陰則貫穿始終。脾陰充足,食滯乃去。然后只需略參益氣,則脾運自健。茲將筆者常用方藥介紹如下:

主方:加減益脾湯;太子參30克,淮山藥24克,白扁豆、生谷芽、生麥芽各15克,蓮米、粳米、白芍各12克,茯苓9克,白術(shù)、桔梗各6克,炙甘草3克。

方解:太子參、淮山藥甘平益脾為君,白扁豆、蓮米、粳米扶益脾陰為臣;參用甘平淡滲的茯苓,使滋陰而無助濕邪之憂;陰虧損陽,佐以甘苦溫的白術(shù)和甘溫的甘草陰中求陽,更助陽生陰長;白芍合甘草酸甘化陰,緩肝護土,并使肝平脾自旺;佐二芽消食,
桔梗升清。全方陰中潛化,共奏育陰健脾之功。

分步合方:第一步合雞內(nèi)金、焦三仙加減,酌服二至六劑,至厚膩苔減薄為度。第二步用主方稍加黨參、黃芪,可服之較久。苔雖減薄而微膩不去者,尚可改用參苓白術(shù)散加減。

一般而言,陰無驟補之法,滋脾不能急于求成,治當(dāng)有方有守。

湯劑多需久煎。劑量初用需重,維持量稍減,功效顯著之后,可以改制丸、散、膏、糕或糖漿。
 

查看評論

評論:小兒厭食脾陰不足怎樣辨證治療

首頁 | 高級搜索 | 聯(lián)系我們 | 信息反饋 | 網(wǎng)站地圖 | 返回頂部 | RSS訂閱

Copyright © 2012 - m.eeocoo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體穴位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