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yǎng)不良性貧血,顧名思義就是指因缺乏造血所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而引起的貧血。幼兒階段是這種癥狀的高發(fā)時期,尤其是3歲以下的嬰幼兒。但父母往往未能及時察覺,給孩子的身體造成了不可彌補的傷害。正常人體血液中的紅細胞充滿了血紅蛋白,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及鐵。孩子出生后的主要飲食是奶類,一般不容易缺乏蛋白質,鐵則不然,無論是母乳還是牛奶制品,含鐵量都不高。若父母不注意在嬰幼兒的飲食中增加含鐵的物質,就容易發(fā)生缺鐵性貧血。同時,如果孩子長期腹瀉、嘔吐、食欲不振,或有慢性疾病等,致使鐵的排出消耗量增加,也會引起嬰幼兒營養(yǎng)不良性貧血。
臨床上,我們常把血紅蛋白在8~12%克時稱為輕度貧血,6~8%克為中度貧血,6%克以下為重度貧血。輕度貧血的孩子一般只表現為臉色蒼白、精神稍有低迷、愛纏人、食欲不振、體質弱、時常發(fā)燒感冒等,父母多以為是孩子的情緒問題,容易造成疏忽。但中度以上貧血的癥狀則較為明顯,患兒的臉色煞白,精神萎靡、煩躁不安,有的患兒還有異食癖,常喜歡吃墻皮、煤渣、火柴、紙等異物,并出現腹瀉、嘔吐等消化不良癥狀,同時伴隨呼吸脈搏加快,肝臟增大等。重度患兒甚至出現心力衰竭,心臟增大、手腳浮腫、胸悶氣短等癥狀。還有的患兒體力智力上出現嚴重倒退現象,本來會說話、會站、會走路,病后都不會了。而且頭發(fā)出現枯黃、稀疏,哭時無眼淚,大便干燥,化驗檢查時可發(fā)現不同程度的紅細胞數及血紅蛋白下降,白細胞及血小板數也急劇減少,還可能出現嚴重的出血癥狀。
治療營養(yǎng)不良性貧血癥的根本是補充相應的造血物質,即鐵劑及維生素B12。一般治療一周左右就會有明顯效果,但用藥并非長久之計和最有效之法,造血原料的供給根本來源于食物,這是家長們必須牢記的。不少父母只知道給孩子吃母乳,認為母乳是最好的營養(yǎng)品,但到1歲該斷奶時由于寶寶哭鬧而不忍心斷奶,也不添加飯菜輔食,這樣的孩子最容易得營養(yǎng)不良性貧血。所以,科學育兒是媽媽們應該了解和遵循的,一味溺愛和順從孩子的意愿反而容易害了他。
(查看評論) |
Copyright © 2012 - m.eeocoo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體穴位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