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防止病從口入。我這里指的并不僅是給孩子的飲食要干凈,衛(wèi)生,合理,因為有時候作父母的謹慎,并不代表孩子不出問題。小孩的脾胃功能先天不強,很容易有積食,也很容易腹瀉。因此作為家長要從根本上去加強孩子的脾胃功能,而不" />
要防止病從口入。我這里指的并不僅是給孩子的飲食要干凈,衛(wèi)生,合理,因為有時候作父母的謹慎,并不代表孩子不出問題。小孩的脾胃功能先天不強,很容易有積食,也很容易腹瀉。因此作為家長要從根本上去加強孩子的脾胃功能,而不是想如何去杜絕某些食物。大家都知道,有些時候兩個孩子吃了同樣的東西,一個生病,另外一個卻不會,這就是體質(zhì)的差異,所以作為父母,首先要增強孩子的體質(zhì)。
那么怎么增強呢?《內(nèi)經(jīng)》里面說“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后天之本,腎中的“精氣”一部分來自于父母的遺傳,在出生之后就沒有辦法再改變了,能夠后天改變的只有后天的東西,也就是后天之本脾胃。
這里我介紹兩種方法:
第一種是摩腹。主要是為了治療各種胃腸道的不適。這里說的小兒摩腹效果更突出。孩子吃過奶或者吃過飯以后30分鐘開始做摩腹,順時針進行,力量一定要輕,稍微帶動皮膚就行了,速度不要太快,每分鐘30周就可以了。如果孩子腹瀉時就要改變一下摩腹的方向,要做逆時針方向的摩腹,做時力量和頻率的要求和前面說的一樣。按摩:取坐位,有助于消化吸收;臨睡前摩腹,多取仰臥位,可以健脾胃,幫助消化,并有安眠作用。
第二種方法是捏脊。(比較重要說一些)小兒捏脊早在晉朝時候就有記載,葛洪的《肘后備急方》中稱之為“拈脊骨皮法”,是這樣描述的:“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從龜尾至頂乃止,未愈更為之”。就是說捏起來脊骨上的皮膚,提起來,稍微感覺有一點痛,從龜尾(尾骨)一直捏到與肩平。
捏脊療法又稱捏積療法,是中醫(yī)小兒推拿術(shù)的一種,就是連續(xù)捏拿脊柱部肌膚,來防治疾病、強身健體的一種治療方法,常用于治療小兒消化系統(tǒng)的病癥,例如小兒消化不良、腹瀉等。那么,捏脊為什么能治病健體呢?這是因為在人的脊柱正中有一條重要的經(jīng)脈———督脈通過,在捏脊時,可以疏暢督脈,而且通過督脈影響其他陽經(jīng),可以使經(jīng)脈疏利,氣血流暢,使身體機能得到改善。另外,在捏脊時,不僅捏拿了脊柱正中的督脈,而且捏拿了脊柱兩旁的膀胱經(jīng),而膀胱經(jīng)上分布著各個臟腑的俞穴,所以有助于改善各個臟腑的功能。因而無病可以健體,有病可以治病。捏脊,常常用于治療小兒的慢性營養(yǎng)不良癥。
小兒的慢性營養(yǎng)不良癥常常表現(xiàn)為患兒大便稀,不想吃東西,精神差,愛出汗,愛哭鬧,身體逐漸消瘦。捏脊療法通過調(diào)節(jié)小兒的脾胃,從而增強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所以用來治療本病,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捏脊,還有健身防病的功效,特別是對于身體較弱的兒童,通過捏脊,可以改善食欲,調(diào)理胃腸蠕動,促進消化吸收,提高抵抗力,從而減少疾病的發(fā)生。
捏脊時,要讓小兒俯臥在床上,脫去上衣、露出背部,應(yīng)該盡量讓小兒臥平臥正。操作者兩手半握拳,食指抵于背脊之上,再用兩手的拇指和食指,合力夾住肌肉提起,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動,食指向前推動,做翻卷動作,兩手同時向前移動,自長強穴(在尾骨端下,尾骨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處)起,一直捏到大椎穴(在后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即可,連續(xù)三遍,然后,捏兩下提一下,連續(xù)六遍,共九遍,之后從命門穴(在腰部,當后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向腎俞穴(在腰部,當?shù)?/span>2腰椎棘突下,旁邊的1.5寸處)推20遍。每天一次。另外,在操作時,室內(nèi)的溫度應(yīng)保持溫暖,捏完后應(yīng)及時給患兒穿上衣服,防止感冒。體質(zhì)較差的孩子捏脊時間不要過長,每次以3~5分鐘為宜。
(查看評論) |
Copyright © 2012 - m.eeocoo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體穴位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