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府
位置:位于前胸外上方,平第一肋間隙,距胸正中線6寸。
作用:咳嗽氣喘,胸中煩悶,肩背痛,腹脹嘔逆。
手法:點、按、揉、摩?!?
2.尺澤
位置:位于肘" />
26、承山穴
位置:在小腿后面正中。
作用:便秘,腰背疼痛,疝氣,痔疾。
手法:點、按、壓、揉、叩擊。
27、昆侖穴
位置:在足部外踝的后方。
作用:腳跟痛,腰痛。
手法:揉、點、按、撥彈。
28、涌泉穴
位置:在足底部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
作用:頭暈眼花,咽喉痛,轉(zhuǎn)筋,足心熱。
手法:捶、按、揉、擦。
29、四滿穴
位置:臍下2寸,腹中線旁開約0、5寸。
作用:月經(jīng)不調(diào),陽痿,腰脊痛。
手法:點、拿。
30、大陵穴
位置:在腕掌橫紋的中點處。
作用:腕關(guān)節(jié)疼痛,胃痛。
手法:按、揉、彈撥。
31、勞宮穴
位置:在第2、3掌骨之間偏于第三掌骨,掌心橫紋中。
作用:中風昏迷,口臭,心痛。
手法:按、揉、拿。
32、外關(guān)穴
位置:尺骨與橈骨之間,腕背橫紋上2寸。
作用:五官疾病,手臂屈伸不利,手顫。
手法:按、揉。
33、顱息穴
位置:沿耳輪連線上、中l(wèi)/3的交點。
作用:頭痛耳疾。
手法:點、揉。
34、風池穴
位置:在枕骨之下,斜方肌上端與胸鎖乳突肌之間凹陷中。
作用:頭痛眩暈,頸項強痛,感冒中風。
手法:拿、按、揉。
35、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
作用:肩背疼痛,手臂不舉,諸虛百損。
手法:拿、按、揉、攘。
36、環(huán)跳穴
位置:側(cè)臥屈股,股骨大轉(zhuǎn)子高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與內(nèi)2/3交點處。
作用:腰腿疼痛,癱瘓,半身不遂,閃腰。
手法:點、按。
37、長強穴
位置:在尾骨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處。
作用:便秘,腰背疼痛,便血,癲狂。
手法:點、揉。
38、腰俞穴
位置:在骶部后正中線上,骶管裂孔處。
作用:下肢痿痹,月經(jīng)不調(diào),腹瀉。
手法:點、揉、擦。
39、命門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凹陷中。
作用:腰痛虛損,五勞七傷,頭暈耳鳴。
手法:點、揉、擦。
40、大椎穴
位置:在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
作用:肩背疼痛,角弓反張,嘔吐,中暑。
手法:點、揉、摩、搓。
41、百會穴
位置:在前發(fā)際正中直上5寸,兩耳尖連線與頭正中線交點處。
作用:頭痛,眩暈,健忘,耳鳴鼻塞。
手法:點、揉、切。
42、中極穴
位置:在臍下4寸,腹正中線上。
作用:月經(jīng)不調(diào),陽痿早泄,水腫。
手法:點、揉、顫。
43、關(guān)元穴
位置:在臍中下3寸。
作用:虛勞冷憊,少腹疼痛,消渴,陽痿。
手法:點、揉、顫。
44、氣海穴
位置:在臍中下1、5寸。
作用:繞臍腹痛,水谷不化,大便不通。
手法:點、揉、顫。
45、神闕穴
位置:在臍中央。
作用:中風虛脫,四肢厥冷,小便不禁。
手法:揉、摩、擦
46、華蓋穴
位置:在胸部前正中線上,平第一肋間隙。
作用:咳嗽氣喘,胸脅痛,咽腫。
手法:點、揉、推。
47、天突穴
位置:在胸骨上窩中央。
作用:咳嗽哮喘,梅核氣,咽喉腫痛。
手法:點、揉、推。
48、印堂穴
位置:在兩眉頭連線之中點。
作用:頭暈頭痛,三叉神經(jīng)痛。
手法:點、揉、推。
49、魚腰穴
位置:眉毛中點直對瞳孔處。
作用:目赤腫痛,眼瞼下垂,口眼蝸斜。
手法:點、揉。
50、太陽穴
位置:在顳部,盾褥與目外眥之中點,外開1寸凹陷處。
作用:偏頭痛,目赤,牙痛。
手法:點、按、揉。
(查看評論) |
Copyright © 2012 - m.eeocoo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體穴位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