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注
三陰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沖穴 迎香穴 腎俞穴 血海穴 關元穴 風池穴 中脘穴 陰陵泉穴 肩井穴
人體穴位網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偏方大全 > 皮膚科偏方 > 常見皮膚病偏方

中醫(yī)藥治療老年性皮膚瘙癢癥

時間:2012-12-05 16:21:56   來源:人體穴位網  作者:m.eeocool.cn

三、肝腎精虧、肌膚失養(yǎng)

主證:周身皮肢干枯,肌膚甲錯,甚至粗造肥厚。瘙癢劇烈,夜不能寐,頭暈目眩,耳鳴如蟬,腰膝酸軟,夜尿多,舌質紅、苔少,脈弦細。

治則:滋補肝腎,養(yǎng)陰熄風

方藥:當歸10g、熟地20g、女貞子10g、枸杞子10g、山萸肉10g、山藥15g、茯苓15g、丹皮10g、白鮮皮20g、烏蛇10g、秦艽10g、丹參15g、香附10g。方中用六味地黃湯滋補肝腎,并以當歸、女貞子、枸杞子助之;加丹參、香附活血行氣,使氣血通達肌膚得養(yǎng);白蘚皮、烏蛇、秦艽熄風止癢。皮損肥厚明顯者加三棱、莪術各10g活血散結;癢甚者加全蝎6g搜風止癢。

病例3:王××,男,68歲,1994年11月29日初診?;颊咧苌砥つw瘙癢反復不愈已五年余,初起時冬季加重,近年來則不分季節(jié),搔抓不能控制,甚則夜不能寐。服用各種脫敏藥、鎮(zhèn)靜劑,外用激素類藥膏,效均不佳。自覺頭暈膝軟,耳鳴如蟬,五心煩熱。查:全身皮膚干枯粗糙,有糠狀脫屑,皮損大部分均肥厚,以四肢、背部為著,其上彌漫性布滿抓痕及血痂。舌質紅、苔少,脈弦細。辨證:肝腎陰虛,化燥生風,肌膚失養(yǎng)。治則:滋補肝腎,養(yǎng)陰熄風止癢。方藥:生地、熟地、白蘚皮、刺蒺藜各20g,山藥、茯苓、丹參各15g,當歸、山萸肉、丹皮、烏蛇各10g,全蝎6g,7劑。另以6%水楊酸軟膏與無極膏按1:1比例混合外涂。二診時自覺癢感減輕,皮膚干燥脫屑明顯好轉。但仍煩熱眠差,皮損肥厚。繼用原方加青蒿15g,三棱、莪術各10g。服藥14劑后癢感已明顯減輕,睡眠好轉,皮膚較前明顯潤澤,抓痕減少。繼宗前法加減服藥兩個月后,皮膚僅偶感輕癢,表面潤澤,抓痕消失,余癥亦除,給予知柏地黃丸鞏固療效。三月后來述,皮損未復發(fā)。

體會:

老年性皮膚瘙癢癥是因年邁,肝腑氣血虛虧肌膚失養(yǎng)所致,其表現(xiàn)雖以皮膚干燥粗糙為主,但在治療中除了滋陰養(yǎng)血和營潤燥外,切不可忽視了益氣之法,只有臟腑之氣充盈,才能化水谷之氣為精血,并推動其輸布于四肢百骸而濡養(yǎng)肌膚。在治療過程中我們還體會到,本病患者皮肢粗糙肥厚還與氣血不足,經脈運行不暢,氣滯血瘀有關。因此對這類日久不愈的患者,在方藥中加入活血化瘀、行氣通絡之品,往往可獲良效。

另外,調養(yǎng)、護理也是治療老年性皮膚瘙癢癥的一個重要內容,可以使藥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1.平時注意保持皮膚清潔,經常外涂護膚潤燥劑,不要搔抓。2.冬季不要勤浴,避接觸堿性強的肥皂。內衣要穿柔軟的棉織品,不穿羽絨衣褲及化纖內衣。3.消除誘因,忌食腥發(fā)及辛辣食物,最好不吸煙飲酒。4.保持精神愉快和足夠的睡眠,并堅持適當的體育鍛煉等。(原文作者:方平)

 

共2頁   首頁 上一頁 1 2

查看評論

評論:中醫(yī)藥治療老年性皮膚瘙癢癥

首頁 | 高級搜索 | 聯(lián)系我們 | 信息反饋 | 網站地圖 | 返回頂部 | RSS訂閱

Copyright © 2012 - m.eeocoo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體穴位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