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按摩-驚風 打印頁面
人體穴位網 m.eeocool.cn 2012-11-26 22:14:21
【疾病】驚風
【簡介】驚風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一種以抽搐伴神昏為特征的急癥,又稱“涼厥”,俗名“抽風”。自新生兒至各年齡小兒均可發(fā)生,尤以嬰幼兒為多見?,F(xiàn)代醫(yī)學認為,本病的發(fā)生是由于嬰幼兒的大腦發(fā)育尚未成熟,免疫機能比較低下,加上嬰幼兒期某些特殊疾病如產傷、腦發(fā)育畸形等,即容易出現(xiàn)急性感染及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中醫(yī)學認為驚風可分為急驚風和慢驚風兩種。急驚風主要是由于外感風溫時邪,突受驚嚇,或乳食積滯、痰熱內壅使得氣機發(fā)生逆亂,腦竅閉塞所致。慢驚風是因為急驚風延誤失治,或病后體虛,或吐瀉較久使得津血耗傷。筋脈失養(yǎng)而致。常見癥狀為神志不清,牙關緊閉,肢體抽搐,痙攣等。
1.常用手法 |
(1)掐人中、掐十宣、拿合谷、拿太沖,各穴交替操作,直到清醒為止。
(2)拿承山、拿百蟲、拿曲池,各穴交替操作,以抽搐停止為度。
(3)清心經、清肺經、清肝經各300次。
(4)患兒俯臥,家長以掌根直推脊柱50~100次。
(5)按揉豐隆穴2~5分鐘。
2.隨證加減 |
(1)感受風邪型,受邪輕者,癥見發(fā)熱、咳嗽、流涕、咽紅,伴有四肢拘急、目睛上視、牙關緊閉,舌苔薄黃;受邪重者,癥見高熱,手足躁動,驚厥較甚,舌紅苔燥。常用手法加
①清天河水400次,退六腑300次,揉外勞宮100次。
②按揉大椎穴1分鐘。
③推涌泉300次。
(2)外感暑邪型:多見盛夏季節(jié),病起發(fā)熱無汗,頭痛,嗜睡,項強,繼而高熱,嗜睡與煩躁交替出現(xiàn),有時抽搐、口渴、便秘,病情重者見持續(xù)高熱,反復抽搐,神志不清等。常用手法加
①清天河水500次,退六腑600次,推涌泉600次。
②按揉大椎穴2分鐘。
(3)濕熱疫毒型:多見于夏秋季節(jié),發(fā)病急驟,突然高熱,神志昏迷,反復抽搐,或煩躁諺妄,大便稀臭或夾有膿血,舌質紅,苔黃膩。常用手法加
①清心經100次。
②清大腸、清小腸各400次。
③退六腑300次。
④按揉天樞1~3分鐘。
(4)乳食積滯型:腹脹腹痛,惡心嘔吐,發(fā)熱便秘,呼吸短促,雙目直視,昏迷抽搐,舌苔厚膩。常用手法加
①清大腸400次,揉板門100次。
②按揉中脘、足三里穴各1~3分鐘。
③運內八卦300次。
(5)驚駭恐懼型:驚恐不安,面色泛青,睡眠不寧,夢中啼哭,雙目竄視,手足抽搐。常用手法加
①按揉百會穴1~3分鐘。
②揉外勞宮、揉小天心各100次。
③按揉神門穴1分鐘。
↑top
按摩方法(二)慢驚風
1.常用手法 |
(1)補脾經、補腎經。清肝經各300次。
(2)摩中脘2~5分鐘。
(3)推三關100次。
(4)按揉百會、足三里穴各1分鐘。
(5)捏脊5~10遍。
2.隨證加減 |
(1)脾胃虛弱型:精神萎靡,睡中露睛,面色萎黃,不思飲食,大便清稀,四肢欠溫,抽搐無力,時作時止。舌質淡,苔白,常用手法加
①補脾經400次,揉板門300次。
②按揉脾俞、胃俞、大腸俞各1分鐘。
③揉肚臍20次,按天樞10次。
(2)脾腎陽虛型:精神淡漠,面色發(fā)暗,四肢厥冷,昏昏欲睡,睡中露睛,大便溏薄,小便清長,手足蠕動,舌質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橫擦大椎、命門穴,均以熱為度。
②補脾經400次,補腎經300次。
③按揉脾俞、腎俞、太溪穴各1分鐘。
(3)肝腎陰虛型:形體消瘦,精神不振,心煩不眠,手足心熱,肢體震顫,易出汗,大便干,舌尖紅,舌苔少津。常用手法加
①推涌泉100次。
②按揉肝俞、腎俞各1分鐘。
↑top
生活調理 |
(1)急驚風發(fā)病突然,必須爭分奪秒的進行搶救,在家庭中如果遇孩子發(fā)生驚風時,可用按摩方法先急救,以贏得時間,然后立即到醫(yī)院進行診治。
(2)慢驚風在急性發(fā)作時,常用手法同急驚風,待病情緩解后,再進行辨證施法。
(3)驚風發(fā)作時,加強保護,防止咬破舌頭,衣服要寬松,及時清除咽喉部的分泌物如痰液等,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窒息。
(4)在抽搐發(fā)作時,不要強行扯拉患兒手足,以防扭傷四肢筋骨,留下后遺癥。
(5)對患兒有乙腦、流腦等腦部病變者,必須盡快到醫(y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發(fā)生危險,按摩只起輔助作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