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紙張:字號選擇:超大 帶圖打印打印此頁面 返回原文

陽池穴的準確位置圖 功效與作用 - 三焦經(jīng) 打印頁面

人體穴位網(wǎng) m.eeocool.cn    2012-04-24 10:34:29  

陽池穴

Yáng chí

歸經(jīng):三焦經(jīng)

取穴方法:

陽池穴位于手腕部位,腕背橫紋中,當指伸肌腱的尺側緣凹陷處(即腕背橫紋上,前對中指、無名指指縫)。

陽池穴的準確位置圖

陽池穴的準確位置圖

陽池穴(別陽穴,發(fā)陽穴)解析:

(1)陽池。陽,天部陽氣也。池,屯物之器也。該穴名意指三焦經(jīng)氣血在此吸熱后化為陽熱之氣。本穴物質(zhì)為中渚穴傳來的弱小水濕之氣,至本穴后,受外部傳入之熱,此水氣吸熱脹散而化為陽熱之氣,如陽氣生發(fā)之池,故名。

(2)別陽。別,離別也。陽,陽氣也。別陽名意指三焦經(jīng)的陽氣由此別走厥陰心包經(jīng)。本穴物質(zhì)為吸熱脹散的陽熱之氣,因其強盛飽滿,而與之相表里的手厥陰心包經(jīng)相對部位天之上部的陽氣虛弱,因此三焦經(jīng)的陽氣由本穴別走厥陰心包經(jīng),故名別陽。

(3)發(fā)陽。發(fā),生發(fā)也。陽,陽氣也。發(fā)陽名意指三焦經(jīng)在此生發(fā)陽氣。理同陽池名解。

(4)三焦經(jīng)原。原,本源也。本穴物質(zhì)為陽熱之氣,性干燥,表現(xiàn)出三焦經(jīng)氣血的本源特性,故為三焦經(jīng)原穴。

附注:三焦經(jīng)原穴。

陽池穴意義:三焦經(jīng)氣血在此吸熱后化為陽熱之氣。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zhì)為陽熱之氣。

運行規(guī)律:一是別走厥陰心包經(jīng),二是循經(jīng)上傳外關穴。

功能作用:生發(fā)陽氣,溝通表里。

主治疾病:

耳聾,瘧疾,消渴,口干,喉痹,手腕疼痛、腕部疾病、掉發(fā)等病癥。該穴為人體手少陽三焦經(jīng)上的重要俞穴之一。
〖人體穴位配伍〗 配合谷穴、尺澤穴、曲池穴、中渚治手臂拘攣。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生理解剖〗皮下有手背靜脈網(wǎng),第四掌背動脈;布有尺神經(jīng)手背支及前臂背側皮神經(jīng)末支。
陽池穴:三焦經(jīng)(圖文)

取穴方法:
陽池穴位于手腕部位,腕背橫紋中,當指伸肌腱的尺側緣凹陷處(即腕背橫紋上,前對中指、無名指指縫)。陽池穴位置見下面高清大圖動畫顯示:

陽池穴:三焦經(jīng)(圖文)

下一頁 真人示范 圖解如何找準陽池穴

如何找準穴位–陽池穴

這一篇來說說陽池穴。陽,陽氣。池,囤物之器。該穴名意指三焦經(jīng)氣血在此吸熱脹散而化為陽熱之氣,此處如陽氣生發(fā)之池。

陽池穴歸屬于手少陽三焦經(jīng),因穴位處在手腕背側的凹陷中,故得名陽池,它是三焦經(jīng)氣儲存留駐的地方。刺激陽池穴可以恢復三焦經(jīng)的功能,將熱能傳達到全身。對手腳冰冷、腰寒等疾患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精確定位:陽池穴在腕后區(qū),碗背側遠端橫紋上,指伸肌健的尺側緣凹陷中。

精確定位陽池穴

取穴竅門:抬臂垂腕,背面,由第4掌骨向上推至腕關節(jié)橫紋,可觸及凹陷處,即是陽池穴。

陽池穴的取穴竅門

一按就靈:手腳寒冷的人按摩陽池穴最為適宜。刺激該穴的方法是以此穴為中心,互相摩擦兩手背,手背生熱的同時陽池穴也會受到刺激,達到溫暖全身的目的。

小貼士:陽池穴是支配人身全身血液循環(huán)及激素分泌的重要穴位,只要刺激這個穴位,就可以使血液循環(huán)迅速暢通,并且平衡體內(nèi)激素的分泌,讓身體變得暖和。

陽池穴位置圖

 

下一頁 按摩陽池穴的作用與好處

按摩陽池穴的作用與好處

【按摩陽池穴位的作用與好處】

1、緩解治療頭痛、目赤腫痛、耳聾、喉痹等頭面五官疾患等

2、緩解治療手腕疼痛、腕部疾病、腕痛、鼠標手等

3、緩解治療消渴、口干、喉痹等

4、緩解治療女性手腳冰涼等

【溫馨提示】

按摩陽池穴的手法:按摩陽池穴時間要長,力度要緩。先以一只手的中指按壓另一手的陽池穴,再換過來用另一只手的中指按壓這只手上的陽池穴。另外經(jīng)常按揉陽池穴,能夠防治“鼠標手”。

人體穴位配伍: 配合谷穴、尺澤穴、曲池穴、中渚穴,治手臂拘攣。

陽池穴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臨床應用】

【感冒】

主穴 列缺 合谷 大椎 風池 太陽

配穴
風寒感冒者,配風門、肺俞;風熱感冒者,配曲池、尺澤;氣虛感冒者,配肺俞、足三里;挾濕者,配陰陵泉、中脘;挾暑者,配曲澤、委中;全身酸楚者,配身柱;鼻塞者,配迎香;咽喉疼痛者,配少商點刺出血。

方義
邪犯肺衛(wèi),太陰、陽明相表里,故取手太陰、手陽明經(jīng)穴為主,手太陰經(jīng)絡穴列缺,宣肺利竅;手陽明經(jīng)原穴合谷祛邪解表,兩穴相配為原絡配穴之法,加強宣肺解表作用;督脈主一身之陽,大椎為諸陽之會,灸之可通陽散寒,刺絡出血可清瀉熱邪;風池為足少陽經(jīng)與陽維脈之交會穴,“陽維為病苦寒熱”,故取之可散風解表,與太陽相配又可清利頭目。

【消渴】

主穴 胃脘下俞 肺俞 脾俞 腎俞 太溪 三陰交 足三里

配穴
上消者,配太淵、少府;中消者,配內(nèi)庭、中脘;下消者,配照海、太沖;陰陽兩虛者,配命門、氣海、關元;煩渴、口燥者,配廉泉、承漿或金津、玉液;多食善饑者,配合谷、豐隆、中脘;便秘者,配天樞、大腸俞、支溝、照海;多尿、盜汗者,配復溜、關元;視物模糊者,配風池、攢竹、光明、太沖;上肢疼痛或麻木者,配肩髃、曲池、合谷、八邪;下肢疼痛或麻木者,配風市、陽陵泉、解溪、八風;皮膚瘙癢者,配風市、血海、三陰交。

方義
胃脘下俞又名胰俞,為奇穴,是治療消渴的經(jīng)驗效穴;肺俞清熱潤肺,生津止渴;脾俞調(diào)節(jié)脾胃功能;腎經(jīng)原穴太溪與腎之俞穴腎俞相配,滋補腎陰,清熱潤燥;三陰交滋補肝脾腎三臟;足三里清胃瀉火,和中養(yǎng)陰。

文章來源:http://m.eeocool.cn/rentixuewei/jingluoxuewei/2012-04-24/761.html
打印紙張:字號選擇:超大 帶圖打印打印此頁面 返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