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紙張:字號選擇:超大 帶圖打印打印此頁面 返回原文

足臨泣穴的準確位置圖 功效與作用 - 膽經 打印頁面

人體穴位網 m.eeocool.cn    2012-04-23 11:36:26  

足臨泣穴
Zú lín qì

歸經:膽經

取穴方法:

臨泣穴位于足背外側,當足4趾本節(jié)(第4趾關節(jié))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第四趾、小趾跖骨夾縫中)。

足臨泣穴 解析:

(1)足臨泣。足,指穴在足部。臨,居高臨下之意。泣,淚也。該穴名意指膽經的水濕風氣在此化雨冷降。本穴物質為丘墟穴傳來的水濕風氣,至本穴后水濕風氣化雨冷降,氣血的運行變化如淚滴從上滴落一般,故而得名。
(2)膽經俞。俞,輸也。本穴物質為丘墟穴傳來的水濕風氣,在本穴的變化不光是化雨冷降,時亦有部分水濕云氣向外傳輸,本穴為膽經水濕風氣的向外輸出之處,故為膽經俞穴。
(3)本穴屬木。屬木,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xiàn)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丘墟穴傳來的水濕風氣,除在本穴化雨冷降外,同時亦向外部輸出,表現(xiàn)出風木的橫行特征,故其屬木。
(4)足少陽帶脈之會。本穴所處的系統(tǒng)坐標位置與帶脈穴氣血所處的系統(tǒng)坐標位置相同,氣血特性相同,故為足少陽帶脈穴之會。

附注:膽經俞穴;八脈交會穴--通帶脈穴、俞穴,屬木,足少陽帶脈穴之會。
足臨泣穴意義:膽經的水濕風氣在此化雨冷降。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水濕風氣。
運行規(guī)律:小部分化雨冷降歸地并傳于地五會穴,大部分傳向膽經之外。
功能作用:運化風氣,冷降水濕。

主治疾?。?/strong>
目外眥痛,目眩,乳癰,瘰疬,脅肋痛,瘧疾,中風偏癱,痹痛不仁,足跗腫痛、膽經頭痛、腰痛、肌肉痙攣、眼疾、膽囊炎、神經官能癥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人體穴位配伍〗 配三陰交穴治痹證;配三陰交穴、中極穴治月事不利。
〖治法〗寒則先瀉后補或補之灸之或點刺出點,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
〖生理解剖〗有足背靜脈網,第四趾背側動、靜脈;布有足背中間皮神經。
足臨泣穴:膽經(圖文)
取穴方法:
臨泣穴位于足背外側,當足4趾本節(jié)(第4趾關節(jié))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第四趾、小趾跖骨夾縫中)。足臨泣穴位置見下面高清大圖動畫顯示:

足臨泣穴:膽經(圖文)

下一頁 真人示范 圖解如何找準足臨泣穴

如何找準穴位–足臨泣穴

這一篇來說說足臨泣穴。足,指穴在足部。臨,是監(jiān)督與治理之意。泣,淚出不止。本穴氣血的運行變化如淚滴從上滴落一般,故而得名。

足臨泣穴歸屬于足少陽膽經,有清熱消腫、通經活絡的功效,可以治療女性的乳房疾病,如乳腺炎、乳腺增生等。

精確定位:足臨泣穴在足背,第4、第5跖骨底結合部的前方,第5趾長伸肌健外側凹陷中。

精確定位足臨泣穴

取穴竅門:坐位,小趾向上翹起,小趾伸肌腱凹陷中,按壓有酸脹感處,即是足臨泣穴。

足臨泣穴的取穴竅門

一按就靈:乳房脹痛時用拇指指腹揉按足臨泣穴,有酸脹、微痛的感覺,左右各揉按1-3分鐘,就能很快止痛。經常按摩足臨泣穴是對乳房很好的保健。

小貼士:足臨泣穴是八脈交會穴之一,與帶脈相通,另一方面又通過帶脈,與任、督、沖等脈緊密相連??梢?,足臨泣穴雖只是足少陽經中的一個穴位,但它聯(lián)系著的卻是全身所有的經脈。

下一頁 足臨泣穴的養(yǎng)生功效和按摩保健方法

按摩足臨泣穴的作用與好處

【足臨泣穴養(yǎng)生功效】
疏肝解郁,熄風瀉火。主治足背腫痛;偏頭痛,目痛;乳癰,月經不調,胎位不正;脅肋痛;瘧疾;腦卒中偏癱,足跗痛。

【按摩足臨泣穴位的作用與好處】

1、緩解治療膽經頭痛、眼疾、中風、目外眥痛、目眩、頭痛、齒痛等;
2、緩解治療腰痛、肌肉痙攣、膽囊炎、神經官能癥、瘧疾、足跗腫痛、中風偏癱,痹痛不仁、腿疼等;
3、緩解治療高血壓、月經不調、失眠、乳腺炎、乳腺增生、呼吸困難、怕冷癥、腹氣上逆、腸結石等;

【經穴養(yǎng)療法】
刺法:直刺0.5~0.8寸或用三棱針點刺出血。灸法:直接灸3~7壯,溫和灸5~15分鐘。推拿:點法、按法、揉法。

【穴位配伍調身祛病】
1.配丘墟、解溪、昆侖,主治足背腫痛。2.配風池、太陽、外關,主治偏頭痛。3.配乳根、肩井,主治乳癰。

【特別說明】
針刺時,局部酸脹,可傳至足趾端。

【溫馨提示】

按摩手法:一面緩緩吐氣一面輕輕按摩,左右各按多次就能去除疼痛。
作用功效:清頭目、利胸脅、祛風、瀉火。
按摩臨泣穴還可以去除穿高跟鞋的倦累感。
人體穴位配伍: 配三陰交穴治痹證;配三陰交穴、中極穴治月事不利。配丘墟穴、解溪穴、昆侖穴,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作用,主治足跗腫痛。配風池穴、太陽穴、外關穴,有祛風活絡止痛的作用,主治偏頭痛。配乳根穴、肩井穴,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主治乳癰。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文章來源:http://m.eeocool.cn/rentixuewei/jingluoxuewei/2012-04-23/660.html
打印紙張:字號選擇:超大 帶圖打印打印此頁面 返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