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紙張:字號選擇:超大 帶圖打印打印此頁面 返回原文

齒衄·陰虛火旺證有什么癥狀?吃什么好得快? 打印頁面

人體穴位網(wǎng) m.eeocool.cn    2023-08-05 16:59:04  

答:

齒衄·陰虛火旺證(gum bleeding with syndrome of exuberant fire due to yin deficiency[1])是指以陰精虧損,虛火上炎,以齒衄,血色淡紅,起病較緩,常因受熱及煩勞而誘發(fā),齒搖不堅,舌紅,苔少,脈細數(shù)等為常見癥的齒衄證候[2]

齒衄·陰虛火旺證常見以下癥狀:

患者齒衄,滲血少,血色淡紅,起病較緩,常因受熱及煩勞而誘發(fā),齒齦不甚紅腫,齒搖不堅,舌紅苔少,脈細數(shù)[3][4][5]

這是腎陰不足,虛火上炎,絡(luò)損血溢的表現(xiàn):腎主骨,齒為骨之余,肝腎陰虧,相火上浮,熱迫血行,以致齒齦出血,齒搖不堅。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為陰虛火動之象。[3][4]

齒衄·陰虛火旺證治宜滋陰降火,涼血止血[3]。

齒衄·陰虛火旺證患者常吃山藥、阿膠、藕節(jié)、枸杞子、龜肉、冬蟲夏草、生地黃等好得快[4]。

建議齒衄·陰虛火旺證患者使用以下食療方進行食療[4]

1.枸杞蓮子湯:枸杞子15g,蓮子400g,粳米100g。前兩味加水煎取汁,與粳米同煮。溫服。

2.生脈飲(《內(nèi)外傷辨惑論》):人參10g切薄片,與麥冬、五味子煎湯,代茶飲。

3.枸杞粥(《太平圣惠方》):枸杞子30g,粳米100g洗凈,放入鍋內(nèi),加水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熬煮成粥。

齒衄(gum bleeding[6][1])為病名[5]。見《證治準繩·雜病》第三冊、《證治要訣·諸血門》。又名牙齒出血[5]、牙衄(見《醫(y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俗稱牙血[7]。血證之一。是指以齒齦出血為主要表現(xiàn)的疾病[1]。陽明經(jīng)脈入于齒齦,齒為骨之余,故齒衄主要與胃腸及腎的病變有關(guān)。

有的文獻把牙宣病亦列入齒衄中,如《證治準繩·雜病》:“血從齒縫中或齒齦中出謂之齒衄,亦曰牙宣?!?/p>

詳見齒衄條。

文章來源:http://m.eeocool.cn/pianfang/zhongyipianfang/46488.html
打印紙張:字號選擇:超大 帶圖打印打印此頁面 返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