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紙張:字號選擇:超大 帶圖打印打印此頁面 返回原文

苗族遷徙史 苗族人都經(jīng)歷過幾次歷史性遷徙 打印頁面

人體穴位網(wǎng) m.eeocool.cn    2022-10-25 10:03:33  

  第一次大遷徙,是先民以其發(fā)源地今四川的雅磐江、岷江、巴江、嘉陵江四水的上中流域地帶,沿長江向東遷徙到長江中游的南北兩岸:南岸的達到洞庭、彭蠡之間定居下來;北岸的達到江漢平原。在這里居住了很多年,隨著生產(chǎn)的發(fā)展,生活改善,人口增多,科技文化水平也日益提高。這是苗族首次由西向東的大遷徙,大遷徙的原因是遠古羌人南下,迫使苗族先民向東遷徙,時間約在若干萬年以前(原始初民社會)。

  第二次大遷徙,是苗族先人在長江中游居住很久之后,人多勢大,號稱“九黎”,與南方的族發(fā)生矛盾,打敗了炎帝族,一部分追逐炎帝族直達黃河北岸。在這里又經(jīng)過了很多年,九的勢力越來越強大。這時誕生的,聰明好學,勇敢善戰(zhàn),后來成了九黎族的首領,制造多種兵器,軍事力量強大,與來自黃河上游的族發(fā)生武裝沖突。起初黃帝九戰(zhàn)九敗,后來聯(lián)合炎帝族等,與蚩尤大戰(zhàn)于涿鹿之野,結果蚩尤戰(zhàn)敗被殺,身首異冢。從此九黎族的各部雖與黃帝族斗爭了很長時期,但終因群龍無首。這次由南向北的遷徙,時間約在4300—4600年之前(遠古到黃帝)。

  第三次大遷徙,蚩尤戰(zhàn)斗失敗很久以后,九黎族的各部屬,大部分經(jīng)過長途跋涉,退回到南方。在江南的洞庭、彭蠡之間,建立起三苗部落聯(lián)盟。這是由北向南的遷徙,時間約4200—4100年之前(黃帝到唐堯)。

  第四次大遷徙,苗族先人在洞庭、彭蠡之間辛勤耕耘,建立起三苗部落聯(lián)盟,又經(jīng)過了長時間的休養(yǎng)生息,漸漸強大起來。唐堯很懼怕三苗、共工、歡兜(即“驩兜”)等,故到舜即位,馬上“分北三苗”,流共工于幽州;放歡兜于崇山;竄三苗于三危;殛于羽山,強大的三苗部落聯(lián)盟從此分化瓦解。有部分人還逃到了東海,這支苗族的先人也保存了一個獨立的群體。只有被流竄到三危的一支,斗爭不止,直到夏禹時期才初步歸順,在三危山一帶居住下來。

    這次是分途遷徙,遷徙的方向各不相同,如三苗是由南向西北遷徙;其中部分是向東遷徙;歡兜是基本未動,即從洞庭、彭蠡之間轉移到今湖南西部。時間大約在4100年之前(虞舜——夏禹時期)。

  第五次大遷徙,這次遷徙是分途回歸。如:被逐到三危的一支(三苗),是原來力量最強的一支。他們整體逃遷中屢遭武裝掠奪,一次次抵抗,一次次戰(zhàn)敗,一次次逃遷,從三危山出來,經(jīng)過大雪山、渡過渾水河(黃河),朝著南風吹來的方向一步步遷移,過甘肅、青海,經(jīng)產(chǎn)牦牛、駱駝的“藏彝走廊”,沿金沙江到川南、滇東北和黔西北這支苗人的遷徙方向是由北向南。

    被放逐到崇山的一支(歡兜),都是近距離的遷移,即由崇山往東,曾達到今湖南常德一帶,又沿水達到洞庭、彭蠡之間,后來周王朝視為隱患,宣王“乃命方叔南伐蠻方”。到戰(zhàn)國時發(fā)武力“南并蠻、越”,占有洞庭、蒼梧等蠻、越之地。

    這支苗人被迫逃進武陵山區(qū),剛發(fā)展強大一點,又遭到王朝的一再進剿,又被迫“朝著太陽落坡的地方”逃遷,最后達到今湘西、黔東北、川東南和鄂西南一帶。

    這支苗人遷徙的方向是先向東、后向西。往東逃遷的一支(三苗中的部分有苗),也沒有在東海岸邊長久定居,而是慢慢離開海邊,逐步往西歸遷。他們中間有的人(約在四千年前后)可能渡海去了日本。

文章來源:http://m.eeocool.cn/jiankangyangsheng/jiankangnews/43373.html
打印紙張:字號選擇:超大 帶圖打印打印此頁面 返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