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紙張:字號選擇:超大 帶圖打印打印此頁面 返回原文

與楊開慧一見鐘情的“試婚”生活 打印頁面

人體穴位網(wǎng) m.eeocool.cn    2022-08-11 10:00:18  

  這是1928年10月楊開慧寫下的《偶感》。詩中表達了她對的思念之情:“天陰起溯(朔)風(fēng),濃寒入肌骨。念茲遠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備?孤眠(誰)愛護,是否亦凄苦?書信不可通,欲問無(人語)。恨無雙飛翮,飛去見茲人,茲人不得見,(惘)悵無已時?

的妻子楊開慧。的妻子楊開慧。1901年生,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隨在長沙、上海、韶山、廣州、武漢等地從事革命活動。大革命失敗后,留在家鄉(xiāng)板倉堅持黨的地下工作。1930年被湖南軍閥何鍵逮捕,同年11月14日英勇就義,時年29歲。關(guān)山遠隔的聞訊痛苦莫名,悲憤地說:“開慧之死,百身莫贖”。

1920年8月,上海社會主義研究社出版了《共產(chǎn)黨宣言》的第一個中文全譯本,譯者陳望道

 

重返北京。在北京的四個月是他收獲的季節(jié),盡管并不盡如人意。

 

是由新民學(xué)會派遣北上的,他是由100人組成的驅(qū)張請愿團的團長。還接受了《大公報》和其他報刊的任務(wù),他這次不再是身無分文了。

 

在武漢停留10天以后———在這里對當(dāng)?shù)匦蝿葑髁丝疾?mdash;——這一行人到達北京,正好參加在湘鄉(xiāng)會館舉行的有千余人參加的反張集會。帶著一條標(biāo)語來到會場:“張毒不除,湖南無望。”

 

在古老破敗的福佑寺租住下來,這里位于故宮附近的北長街。他睡在沒有供暖的主殿里,置身鍍金的神像的眼皮底下。他夜間閱讀和寫作的地方是一條香案,油燈搖曳的火苗將其映成怪影。香案旁邊是一臺油印機———這是新時代從事政治活動的圣物。這里就是這位來自湖南的青年政治家自豪地稱為“平民通訊社”的印刷車間。

 

的驅(qū)張計劃并沒有多大進展。北京的世界更廣闊,所關(guān)心的是更大的問題:大軍閥統(tǒng)治的“國民”政府的腐敗;凡爾賽會議以后國際局勢的急劇變化;布爾什維克革命的反響;五四思想的傳播。走街串巷,但一提起湖南的事情,所得到的是不屑一顧的眼神。

 

這次北京之行的首要收獲是楊小姐。楊開慧比小八歲,是一位身材苗條的少女,圓臉龐,皮膚白皙。在前一次來北京時,就已萌發(fā)對她的愛情,現(xiàn)在他們的感情更深了。到達北京一個月之后,楊教授去世,這似乎為與楊開慧的結(jié)合開辟了道路。

 

這對情侶開始了他們的“試婚”,這是楊教授不曾贊成的,不過他們在北京并沒有共同的居處。他們在棲身的北長街寺里的神像旁見面,或者去溫暖舒適的楊家。春天,他們一起到西山騎馬漫游,在僻靜處相會。他們的第一個孩子似乎在那年春天過后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就降生了。五四精神鼓舞下的毛楊的結(jié)合是自由戀愛的結(jié)晶,這在舊中國是極為少見的。一年以后在長沙舉行的結(jié)婚儀式只不過是走過場而已,很少有人記在心中,甚至本人在1936年與埃德加·斯諾談話時,也回憶不起這次婚禮的確切日子。

 

長沙的趙女士沒能活著去光揚五四道德準(zhǔn)則,而楊小姐的奮爭使這種精神在政治運動中得以體現(xiàn)。死去的趙女士使?jié)M腔憤懣盡訴筆端,活著的楊小姐則令他心醉神迷。趙女士永離人間,楊開慧則在精神上給注以新的活力,佐促在20年代進行筆戰(zhàn)和繼之以真槍實彈的斗爭。

 

也是在那寺廟的香案上,閱讀了《共產(chǎn)黨宣言》(中文譯本,他熱心搜讀各種譯成中文的有關(guān)材料)。這一次,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深深打動了他。部分是因為《共產(chǎn)黨宣言》——第一部分的中文譯本在中國1919年11月出現(xiàn)———是當(dāng)時在中國最有影響的馬克思的著作。部分是因為俄國革命后,經(jīng)過李大釗教授和其他人的介紹,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人的面前放出了新的光輝。

蘇俄成了的指路燈塔,就像1790年法國之于英國的激進派一樣。他對馬克思理論的掌握是逐步的,但是布爾什維克的成功深深地打動了他的心。

 

他在同一位青年婦女的交談中表現(xiàn)出他對新俄羅斯的熱情。那位婦女說:“搞共產(chǎn),好是好,但要好多人掉腦殼。”激動地回答:“腦殼落地,砍腦殼,當(dāng)然,當(dāng)然,但是你要曉得共產(chǎn)主義多么好!那時國家不再干涉我們了,你們婦女自由了,婚姻問題也不再拖連你們了。”

 

對來說,馬克思主義是一種思想,它解釋歷史是怎樣從一個階段演進到下一個階段。

 

對于革命行將帶來的社會前景考慮不多,他也沒有注意到最為艱難的關(guān)鍵問題是要奪取政權(quán)。不過,在1920年他已確立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并認為中國的命運要與俄國式的革命連在一起。

 

只有這樣才能拯救國家,克服落后,人民的能量才能得以釋放,五四英雄們的理想才能在社會中實現(xiàn)。

 

馬克思主義絕不像一道命令或一種疾病那樣,只是從一種歷史環(huán)境傳播到另一種歷史環(huán)境,而是在新的環(huán)境中再生。對馬克思主義的接受也正是這樣。自1919年他成為《新青年》的讀者時,他所理解的馬克思主義已在心中播種。圣彼得堡傳來的消息使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革命的希望所在。對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的理論的吸收僅是的思想演進的第三個階段。

 

“有三本書特別深刻地銘記在我的心中,”談起他在北京度過的第二個冬天,“使我樹立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這三本書除《共產(chǎn)黨宣言》外,還有一本考茨基的著作和柯卡普的《社會主義史》。后兩本書給予的不是很純的馬克思主義。

 

不過,已經(jīng)確立了自己的“信仰”。從1920年夏天開始,他認為自己已經(jīng)是馬克思主義者了,并且以后從未動搖過。無政府主義、改良主義和空想主義都從他的政治思想核心中擠出去了。

文章來源:http://m.eeocool.cn/jiankangyangsheng/jiankangnews/39038.html
打印紙張:字號選擇:超大 帶圖打印打印此頁面 返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