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詳解中醫(yī)拔罐療法 打印頁面
人體穴位網(wǎng) m.eeocool.cn 2017-12-14 13:38:30
拔罐是以各種罐狀器材為工具,利用燃燒或其他途徑排除罐內(nèi)空氣,造成負壓,使罐吸附于皮肉上,產(chǎn)生溫熱或吸力刺激,并造成局部組織淤血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家庭保健有火罐和氣罐兩種。
罐具的種類很多,臨床上常用的有竹罐、陶罐、玻璃罐、氣罐數(shù)種,有些罐口較大的藥瓶、罐頭瓶也可作代用品。
拔罐的作用和適應(yīng)證有哪些呢?拔罐有溫經(jīng)通絡(luò)、祛濕逐寒、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的作用。主要用于風濕痹證,如肩、背、腰、腿痛,面癱,肌膚麻痹;肺部疾病,如傷風感冒、咳嗽、哮喘;胃腸疾病,如胃痛、腹痛、嘔吐、泄瀉等。
適合于家庭保健的拔罐方法主要有火罐法、氣罐法。在拔罐前應(yīng)先準備好各種罐具、酒精、棉球、火柴、小紙片等。有時為了增強火罐的吸附力和保護皮膚,可事先在拔罐部位或罐口涂抹少許油膏。
(一)火罐法
1. 閃火法
拔火罐要求火力強、動作快、部位準、吸附穩(wěn)。方法是:用鑷子挾住95%的酒精棉球,點燃后在火罐內(nèi)壁閃一下即迅速退出,將火罐迅速罩在選定部位。
2. 投火法
如果是側(cè)面橫拔,在燃燒物不會落在皮膚上的情況下,將酒精棉球點燃投入罐內(nèi),然后迅速將火罐吸拔在選定部位;萬一家里沒有酒精和棉球,也可以因陋就簡,將擦燃的火柴桿或點燃的小紙片投入罐內(nèi),迅速將火罐吸拔在選定部位。
3. 坐罐法
拔罐后,留置不動者稱為“坐罐”。一般留罐10分鐘左右,痛癥可適當延長,待局部皮膚充血或淤血呈紫紅色時即可取罐。
4. 推罐法
如果病痛的范圍比較大(如腰背、大腿),而家里又只有1個罐具,則可以采用“推罐”(“走罐”)法。方法是:先在選定部位和火罐口涂一層潤滑劑(如各種按摩油膏等),將罐拔住,然后手握住罐體,用力向上下或左右方向慢慢推動,至皮膚充血為止。
5. 取罐法
取罐時一手扶住罐身,一手手指按壓罐口皮膚,使空氣進入罐內(nèi),火罐即可脫落,不可強力硬拉或左右旋轉(zhuǎn)。
取罐后局部發(fā)紅或出現(xiàn)紫紅色,屬正?,F(xiàn)象。如局部出現(xiàn)水泡,系火力燙傷所致,小水泡可任其自然吸收,不必處理;水泡較大或皮膚有破損時,應(yīng)刺破水泡,放出液體,然后用創(chuàng)可貼或紗布敷蓋,防止因衣服摩擦引起疼痛或?qū)е赂腥尽?/p>
(二)氣罐法
罐具一般由有機玻璃制成,配一把抽氣槍。此法的優(yōu)點是不用火,清潔衛(wèi)生,而且還更安全,對于非風寒濕邪引起的病癥,而又需要拔罐者特別適宜。不足之處是缺乏火罐的溫熱刺激作用,對于寒性病癥缺少火罐的溫熱治療作用。
使用的時候,把氣罐頂端的小塞子提起來,氣罐罩在病變部位或穴位上,將抽氣槍插在氣罐頂端,連續(xù)不斷地抽氣,這時患者會感覺到罐具吸拔得越來越緊。當吸力適中的時候就停止抽氣,留罐10~15分鐘。取罐時只需將氣罐頂端的小塞子再提起來就可以了。
溫馨提示:
拔罐法有什么禁忌和注意事項呢?
首先,要根據(jù)不同部位,選擇口徑大小相宜的罐具。注意選擇肌肉豐滿、富有彈性、沒有毛發(fā)、沒有骨骼凸凹的部位,以防掉罐。
其次,病人要保持正確而舒適的體位,罐具拔上之后,病人就不能亂動了,以免導(dǎo)致拔罐部位疼痛或掉罐。
第三,罐具拔上之后,應(yīng)注意防護。如果拔罐部位發(fā)緊、發(fā)熱,這是正?,F(xiàn)象;倘若過緊并有疼痛或燒灼感,應(yīng)將罐具取下,檢查是否有燙傷,然后重新拔。
第四,高熱、抽風者不宜拔罐;常有自發(fā)性出血或損傷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拔罐;淺表血管所在部位,以及皮膚有過敏、潰瘍、水腫時,不宜拔罐。
第五,心前區(qū)不宜拔罐;孕婦的腹部、腰骶部不宜拔罐,以免發(fā)生意外;過于瘦弱、過饑、過飽、情緒激動者和月經(jīng)期婦女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