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紙張:字號選擇:超大 帶圖打印打印此頁面 返回原文

斑禿之中醫(yī)針灸方法 打印頁面

人體穴位網(wǎng) m.eeocool.cn    2018-01-08 21:26:50  

斑禿,是以頭部突然發(fā)生局限性斑狀脫發(fā)而影響美容的一種病癥。本病多發(fā)于青年人。禿發(fā)斑呈圓形、橢圓形,數(shù)目不等,大小不一,而局部皮膚正常,無自覺癥狀。其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可能和自身免疫及遺傳因素有關,而精神因素是誘發(fā)及促使加重的原因?,F(xiàn)代西醫(yī)學雖可采用全身治療(服藥)和局部治療(外用藥),但效果不夠理想。尋求簡便而有效的療法,正在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

斑禿之中醫(yī)針灸方法

中醫(yī)學中,斑禿屬于油風范疇,俗稱鬼剃頭,早在隋朝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中就有記載。而清代《醫(yī)宗金鑒》一書載述了用局部刺絡之法治療本病癥,這是針灸治斑禿的最早記述。

現(xiàn)代用針灸之法治療斑禿,約始于20世紀50年代末,而從60年代起,采用皮膚針(梅花針或七星針)叩刺局部脫發(fā)之區(qū),獲效頗佳,一直沿用至今。

為提高治療效果,有的還將普通的皮膚針改為電梅花針。除此之外,尚應用艾灸、穴位刺血、穴位注射及激光針等法。

采取辨證論治,用毫針刺激,施以補瀉手法;以及國外學者在禿發(fā)區(qū)邊緣及周圍針刺等,也均有一定效果。通過上千例觀察,針灸治療本病效果基本肯定。近來有些學者提出如能加以心理暗示,則更有助于療效的提高。其有效率在85%以上。

關于針灸治療斑禿的機理,也頗受重視。通過甲皺微循環(huán)觀察,發(fā)現(xiàn)絕大部份斑禿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環(huán)障礙,提示微循環(huán)功能障礙造成局部毛曩缺血以致脫發(fā)。而實驗研究證實,電梅花針等法,可使毛囊周圍小血管數(shù)目增加,促進微循環(huán),使毛球細胞活動增加,達到治療目的。

一、皮膚針

取穴:

常用穴:阿是穴、陽性反應點、風池穴、百會穴。

備用穴:太淵穴、內(nèi)關穴、頸部、骶部、腰部。

阿是穴位置:即脫發(fā)區(qū)(下同)。

陽性反應點位置:多位于脊椎兩側,或為觸之有條索狀、結節(jié)狀、皰狀軟性物等陽性反應物,或為壓之有酸麻脹之陽性反應。

操作:

每次阿是穴與風池穴必取。備用穴多取頸腰骶部。以陽性反應點為叩刺重點。針具可用普通皮膚針,亦可用電梅花針。如為單頭電梅花針,叩刺前,給病人手握銅棒,雙頭電梅花針則均由術者掌握。啟動開關,電流強度以病人能耐受為度,頻率70~90次/分。

叩刺方法電梅花針和普通皮膚針相同。首先密刺脫發(fā)區(qū),落針均勻,從脫發(fā)區(qū)邊緣開始呈螺旋狀向中心繞刺,然后再從不脫發(fā)區(qū)向脫發(fā)區(qū)中心繞刺。接著叩刺風池穴或百會穴,在穴位表面0.5~1㎝直徑內(nèi)密刺。依據(jù)頭皮情況選擇刺激量,頭皮無明顯變化者采用中等刺激量叩刺,使局部充血潮紅;頭皮輕度發(fā)紅腫脹者,施以輕叩法;頭皮蒼白者則宜重叩至少量滲血。刺激次數(shù)可逐步自初期的20次左右漸增至40~50次左右。其他穴位叩刺同風池穴。

背部叩刺方法為:由后頸部直至尾骶部叩打脊椎兩側和脊柱正中,反復叩打數(shù)遍。各椎體間橫刺3下。全部叩打完畢后,為增強療效可在脫發(fā)區(qū)涂以復方斑蝥酊。涂后局部有微痛灼熱感。皮膚針治療每日或隔日1次,15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為5~7天。

復方斑蝥酊制備:全斑蝥20只、紅尖辣椒20~30g、鮮姜30g、水合氯醛50g、樟腦粉10g、甘油50ml、升汞1ml、奎寧粉2g,置于1000ml 75%酒精中。

效果:

療效標準:痊愈:頭發(fā)全部長出,頭皮厚度恢復正常(5~7mm),頭皮溫度亦恢復正常(30~34℃);

顯效:脫發(fā)區(qū)80%長出新發(fā),脫發(fā)停止,頭皮厚度及溫度恢復正常;

有效:50%脫發(fā)區(qū)長出新發(fā),脫發(fā)減輕或停止,頭皮厚度及溫度基本正常;

無效:針刺前后改善不明顯。

共治療1089例,有效率在87.7%~100%之間。其中,電梅花針治療821例,痊愈742例,顯效4例,有效52例,無效23例,總有效率97.2%。單純皮膚針治療139例,痊愈26例,顯效74例,有效35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7.1%。

注意事項:

(1)本法為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電梅花針痊愈率較高,但該針具目前未見市售;梅花針法與電梅花針的有效率類似,而痊愈率較低,但方法簡便,可由患者自行使用。

(2)本法中所列復方斑蝥酊,制作較為復雜,如家庭自行治療可配合用新鮮老姜切片涂擦患部,每日2次。

二、體針

取穴:

常用穴:百會穴、頭維穴、阿是穴、生發(fā)穴、防老穴、健腦穴。

備用穴:翳明穴、上星穴、太陽穴、風池穴、外關穴、天井穴。

生發(fā)穴位置:風池穴、風府穴連線中點。

防老穴位置:百會穴后1寸。

健腦穴位置:風池穴下5分。

操作:

每次選2~3個常用穴(阿是穴必選),療效不顯時,酌加備用穴。阿是穴即脫發(fā)區(qū),平刺,可透向脫發(fā)區(qū)中心,防老穴針尖斜向前方,針柄頭部與患者頭皮平行,沿皮進針1分,針感較大;健腦穴針尖斜向下方,進針2分,此穴在頭皮里外處,要恰到好處,過深過淺均影響療效。風池穴,針尖斜向下方刺入1.0~1.5寸,以得氣為度,余穴進針得氣后留針。留針時間均為15~20min。每日針1次,10次為一療程。

效果:

以上法治療斑禿(包括少量其他脫發(fā))共1345例,痊愈913例(67.8%),顯效236例(17.6%),有效127例(9.5%),無效69例(5.1%),總有效率為94.9%。一般治療二~三個療程左右。

注意事項:

(1)本法多用新穴,注意取穴位置的正確和針刺技術的掌握。

(2)可配合局部梅花針叩刺以提高療效。

三、穴位注射

取穴:

常用穴:阿是穴、曲池穴、足三里。

備用穴:頭維穴、百會穴、風池穴、脾俞穴。

操作:

藥液:維生素B12,三磷酸腺苷。

常用穴每次用1穴(雙側),阿是穴即脫發(fā)區(qū),多發(fā)性斑禿者,每次選2~3個。效不顯時加備用穴1~2對。常用穴用4號針頭刺入(阿是穴自脫發(fā)區(qū)邊緣向中心平刺),待病人有脹感,即注入維生素B12注射液(100mg/1ml)0.5ml。備用穴用5號齒科針頭,快速刺入,至有得氣感后,注入三磷酸腺苷5~10mg(每穴)。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天。

效果:

共治98例,2例為個案,均愈。余96例,痊愈68例,有效20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91.7%。

注意事項:

(1)阿是穴位于頭皮,進針時較痛,盡可能用4號針頭。同時應注意消毒,可先用碘酒消毒再用酒精脫碘。

(2)著者經(jīng)驗,穴位注射法可與梅花針叩刺交替應用。

四、穴位埋線

取穴

常用穴:阿是穴。

操作:

充分暴露斑禿區(qū),在局麻下以三棱縫合針引0~1號腸線作“十”字埋藏,面積大者作雙“十”字埋藏。注意必須埋到斑禿區(qū)邊緣,線頭植入皮下勿外露,用紗布及止血纖維包扎,一般僅治療一次。

效果:

以上法共治療60例患者,痊愈54例,有效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7%。

注意事項:

(1)本法操作復雜,一般只適用下列患者:久治不愈者;斑禿部位較單一而面積較大者。

(2)由于頭部易污染,故應注意術后的消毒措施,預防感染。

五、穴位激光照射

取穴:

常用穴:阿是穴。

操作:

以氦-氖激光治療儀照射,波長6328Å,輸出功率8mV,光斑直徑2㎝,直接照射阿是穴,距離10㎝。每塊斑禿照射10min,如為多發(fā)性斑禿,每塊可照射5min。斑禿面積超過4×4㎝,則分區(qū)照射。每日1次,6次后停照1次,30次為一療程。

效果:

共治90例,結果痊愈64例(71.1%),有效20例(22.2%),無效6例(6.7%),總有效率為93.3%。

注意事項:

(1)本法適用于新發(fā)病例,且病灶單一者。據(jù)觀察,其中無效者均為多發(fā)性斑禿。

(2)如以本法治療一療程無效者須改用它法。

六、刺血

取穴:

常用穴:委中穴。

操作:

令患者俯臥,腘窩作常規(guī)消毒,于委中穴上約4㎝處縛止血帶或用指壓迫,使委中穴附近淺表小靜脈怒張,然后用7號注射針頭消毒后,垂直于皮膚進針,至皮下即橫刺入血管,深約2~3mm,快速出針,出血量為8~10滴,每隔4~6天1次。兩腿可同時刺血,亦可交替進行。

效果:

共治63例各種脫發(fā)者,其中斑禿、普禿及全脫者,治愈率為75.7%,總有效率達94%,脂溢性脫發(fā)治愈率為38.5%,總有效率為88.4%,

注意事項:

(1)本法對多種不同原因的脫發(fā)都有不同程度的效果,但對病程超過一年的脫發(fā)患者,療效較低。同時由于本法觀察病例尚不多,其確切療效有待于進一步證實。

(2)本法臨床使用較為簡便,但要求醫(yī)者消毒嚴格、操作熟練。

文章來源:http://m.eeocool.cn/rentixuewei/zhenjiuaijiu/17008.html
打印紙張:字號選擇:超大 帶圖打印打印此頁面 返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