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濕湯 打印頁面
人體穴位網(wǎng) m.eeocool.cn 2022-09-29 09:29:28
祛濕湯是一道治療濕熱腰痛的湯,處方出于《玉案》卷五。其主要使用澤瀉、黃柏、白茯苓、木通、防己等藥材,再加生姜片煎熬而成。其也有其他做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祛濕湯
分類
湯藥
口味
苦
主要食材
澤瀉1錢,黃柏1錢,白茯苓1錢
功效
治療濕熱腰痛湯
目錄
1所需材料
2主要功效
3制作方法
4其他做法
折疊編輯本段所需材料
澤瀉1錢,黃柏1錢,白茯苓1錢,木通1錢,防己1錢6分,蒼術(shù)1錢6分,杜仲1錢6分,破故紙1錢6分。
折疊編輯本段主要功效
濕熱腰痛,重墜如帶數(shù)千錢者。
折疊編輯本段制作方法
加生姜3片,將所有材料加入水煎服即可。
折疊編輯本段其他做法
豬橫脷煲雞骨草
材料:豬橫脷1條,雞骨草30克左右,蜜棗2個(照片中的雞骨草不是全部放的哈)
做法:
1、豬橫脷切掉中間的白脂,清洗干凈,切成小件;
2、雞骨草斬開成小段,撈洗幾次,洗干凈沙塵;把豬橫脷、雞骨草、蜜棗全部放進(jìn)湯煲里,加入5~6碗清水,大火煮開后,轉(zhuǎn)慢火煲1.5個小時。
3、最后,放鹽調(diào)味即可。
功效:雞骨草--性微寒味甘、淡,具清熱利濕、舒肝止痛的功效。豬橫脷--即豬胰,性味甘、平,功能補脾、潤燥、養(yǎng)肺、澤顏。豬橫脷與雞骨草合而為湯,更具清熱、利濕、舒肝、健脾的功效。
薏米紅豆湯
主要功效就是清熱除濕。赤小豆是紅色的,養(yǎng)血,古籍里記載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說經(jīng)常吃紅豆還有減肥的作用。薏米性偏寒涼,主要有清熱、利濕的作用。夏天正好是暑氣連天的時候,內(nèi)濕外也濕,用這兩味藥正好能起到一個養(yǎng)血、祛濕的作用。正是這種不黏不稠的清輕之相,才能達(dá)到清熱祛濕的效果。但如果從預(yù)防的角度來講,熬大米粥的時候,加上一把紅豆一把薏米也未嘗不可。
赤小豆粉葛鯪魚湯
材料:赤小豆100克、粉葛750克、陳皮1/4個、鯪魚400克、生姜3片。
做法:赤小豆、陳皮分別洗凈,陳皮去瓤;粉葛削皮洗凈,切塊;鯪魚宰洗凈,去臟雜,慢火煎至微黃。然后與生姜一起放進(jìn)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為文火煲2小時,調(diào)入適量食鹽便可。
功效:清熱下火、祛濕潤燥。
赤小豆煲雞
材料:赤小豆、母雞、鹽。
做法:取赤小豆90克,去毛及內(nèi)臟的母雞1只,將赤小豆放入雞腹內(nèi),用竹簽將雞腹切口閉合,加入適量的水煲湯,食用時加入適量的食鹽及調(diào)味品,食肉喝湯。
功效:本方有補中益氣、健脾利濕、利尿消腫的功效,對春季四肢浮腫、手腳沉重及腰部有重墜不適感等癥狀有效。
炒扁豆芡實淮山煲筍殼魚
材料:炒扁豆30克,芡實、淮山各50克(中藥店有售),筍殼魚1~2條(約500克),生姜3片,豬瘦肉100克。
做法:各藥材洗凈,稍浸泡;筍殼魚宰洗凈,可慢火煎至微黃,亦可不煎;豬瘦肉洗凈。一起與生姜放進(jìn)瓦煲內(nèi),加入約10碗清水,武火煲沸后改為文火煲約2小時,調(diào)入適量食鹽便可。
功效:清潤可口、健脾祛濕困
桑枝鮮雞湯
材料:冬桑枝40克、光雞1只、生姜3片。
做法:桑枝洗凈稍浸泡;光雞洗凈去內(nèi)臟及尾部。一起與生姜放進(jìn)瓦煲內(nèi),加清水3000毫升(約12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3個小時,調(diào)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此量可供3至4人。
功效:氣味略帶中藥材的清香而鮮美清潤,具益精髓、祛風(fēng)濕、行水氣等功效。
竹蔗紅蘿卜馬蹄煲茅根
材料:竹蔗400克、紅蘿卜250克、馬蹄10個,鮮白茅根120克。
做法:各物分別洗凈。竹蔗開邊、切段;馬蹄去皮切對半(或不去皮拍裂);紅蘿卜刮皮切段;鮮茅根切段。一起放進(jìn)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滾沸改文火煲1小時即可(或下少許冰糖)。
功效:清熱解毒、除煩、祛濕邪
冬瓜薏米豬骨湯
材料:豬大骨、冬瓜、薏米、茯苓、紅棗、枸杞、姜片。
做法:將以上材料除冬瓜外洗凈,姜切片,入砂鍋;加入足量的水,大火煮開,撇去浮末;轉(zhuǎn)微火煲兩小時,最后半小時加入冬瓜;關(guān)火前加入少許鹽 。
功效:薏米--性微寒,有健脾利水、利濕除痹、清熱排膿、清利濕熱之功效。茯苓--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藥具有利水祛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用。枸杞--補腎益精,養(yǎng)肝明目,補血安神,生津止渴,潤肺止咳。紅棗--紅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jīng),有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緩和藥性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