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紙張:字號選擇:超大 帶圖打印打印此頁面 返回原文

五臟六腑 打印頁面

人體穴位網(wǎng) m.eeocool.cn    2012-05-10 16:52:38  

第一節(jié) 五臟六腑

一、五 臟

五臟六腑是傳統(tǒng)醫(yī)學的臟腑學說的內(nèi)容。屬于中醫(yī)基礎理論之一。在臨床醫(yī)學中占有重要地位。

臟腑是人體內(nèi)臟的總稱。其內(nèi)容包括五臟與六腑,此外還有奇恒之府。

五臟六腑、奇恒之府是構成人體的三種不同的組織結構。這三種組織結構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五臟六腑與肢體組織(肌肉、皮膚、脈管、筋膜、骨骼等)、外部器官(眼、耳、口、鼻、舌、前后陰等)都是有機聯(lián)系著的整體。如:五臟之間有著相互資生與制約的關系;六腑之間有著承接合作的關系;臟與腑之間有著表里相合的關系;五臟與肢體、五官之間有著所主與歸屬、開竅的關系等等。這樣就構成了人體內(nèi)外各部功能上的相互聯(lián)系的整體。所以中醫(yī)在臨床辨證論治過程中,強調從整體出發(fā)就是基于這個原因。

五臟包括心、肝、脾、肺、腎,五臟之外,還有心包絡,實際是六臟。但因心包絡是心的外圍,有保護心的作用,其病理變化大致與心一致,所以習慣上仍稱五臟。

1.心(附心包絡) 心在五臟中占首位。它的主要功能是主持血脈。即主管血液在脈管內(nèi)的循環(huán)運行,向各組織器官輸送養(yǎng)料,以維持其正常的生理機能活動。同時心又主神明(即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因此中醫(yī)所說的心,不僅包括解剖學里所指的心臟,而且還包含著大腦皮層的活動,所以說心是臟腑中最重要的器官。

(1)主血脈,其華在面、開竅于舌心是主持血液運行的動力,脈管是血液運行的通道,面部和舌質是反應血液運行功能的外部表現(xiàn)。所以心臟功能的盛衰,是可以從脈搏、面色和舌質三個方面進行觀察的。如果脈跳不快不慢,柔和有力,面色潤澤,舌質紅潤:即可認為是心臟功能正常的表現(xiàn)。

(2)主神明 人的精神、意識及思維活動是心的又一重要功能。故有“心者,精神之所舍也”的說法。因此精神充沛,意識清楚,思維不亂,即可視為心功能正常的一種表現(xiàn)。

(3)汗為心液汗是津液之一,與心有密切關系。異常的出汗往往與心有關。如腠理(即汗孔)不固而自汗。除了肺氣虛之外,常因心陽不足所致。陰虛的病人容易出現(xiàn)陽亢浮越。汗液也常隨陽外泄即成為盜汗,除了因肺腎陰虛之外,也有由心陰虛、心血虛而引起的。所以治療自汗、盜汗時常用溫養(yǎng)心陽或滋補心陰的藥物。

附:心包絡心包絡是心的外圍組織,有保護心臟的作用。邪氣侵犯人體,一般都是由外至內(nèi),由表入里的。心包絡是心的外圍,故邪氣侵犯心臟時,常常先侵犯心包絡。

2.肝 肝是貯藏血液的主要器官。有調節(jié)血量的功能。同時肝臟還有耐受疲勞和抵御外邪的能力,以及有疏泄調達的作用。

(1)主藏血,為罷極之本肝藏血,是指肝臟有貯藏、調節(jié)全身血量的作用。血液在脈管內(nèi)的流通量,是隨著人體的活動情況而有所增減的。在全身活動量較大的時候,肝即把血液輸送到所需要的各部分去,在休息或睡眠時,全身各部分所需要的血量相應的減少,有一部分血液又歸藏在肝臟。所以有“人臥血歸肝”之說。

肝為罷、(疲)極之本,即耐受疲勞的意思。實際上這還是調  節(jié)血液量的功能。人體在勞作時,肝臟把貯藏的血液供應到全身,使機體和大腦發(fā)揮其力量和作用,而不致有疲勞的感覺。因此有“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面能攝”等說法。反之,左肝調節(jié)血量功能失常,人體就容易出現(xiàn)疲勞的感覺。

(2)在體為筋,其華在指甲,開竅于目筋附著于骨節(jié),在正常情況下,筋膜既不應松弛,也不能拘急。而維持筋膜這種生理功能的營養(yǎng)來源是肝臟提供的。

指甲是筋膜的外候,筋膜是否強健,可以以指甲顏色的枯澤和甲質的堅脆來判斷。如指甲紅潤和堅韌,即是筋膜健壯的表現(xiàn)。眼睛也是肝的外候。視力的強弱,與肝有直接關系。一般說來,眼睛視物清楚,沒有目眩發(fā)黑的現(xiàn)象,即是肝血調節(jié)正常的表現(xiàn)之一。除此以外,古人尚有“淚為肝液”之說法。

(3)主疏泄調達疏泄調達i就是暢達無拘束的意思。人的精神狀態(tài)、情緒表現(xiàn),除由心主宰外,還與肝有密切關系。一般說來,人的情緒既不抑郁也不躁怒,是肝主條達疏泄正常的表現(xiàn)。反之,情緒抑郁或躁怒,就是肝失條達的現(xiàn)象。疏泄的另一含意是幫助脾胃消化、吸收和輸送營養(yǎng)。

3.脾 脾的主要功能是幫助胃腸消化水谷,吸收和輸布營養(yǎng)精微,為營血生化之源。臟腑肢體各部的營養(yǎng)物質亦來源于脾的運化,所以說脾胃為“后天之本”。

(1).主運化、升清脾主運化(即運輸轉化)的功能,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把胃所消化的食物中的精微部分,吸收、輸送到心肺,通過心肺而營養(yǎng)到全身;二是運化水液,調節(jié)水液代謝,把飲入于胃的水液中的精微,上輸?shù)椒?,再輸布到全身。這兩種運化都是上升的,所以說脾主升清(清指精微物質)。若脾氣不能升舉而下陷,即可導致泄瀉或內(nèi)臟下垂諸癥。

(2)主肌肉、四肢,其華在唇,開竅于口人體肌肉、四肢、唇、口都是脾的外候。人體肌肉豐滿,四肢活動捷健,口唇紅潤,食欲良好,都是脾運化功能正常的一種表現(xiàn)。

(3)主統(tǒng)血脾有統(tǒng)攝血液的作用。即維持血液在脈管內(nèi)的正常運行,而不致滲溢到脈外。這就是說血脈管壁是否致密,與脾有直接關系。脾氣旺盛,脈管致密,就能控制血液按照脈道正常運行,使其不致流溢脈外,反之,脾氣虛弱,脈管松弛,就會出現(xiàn)各種出血性疾患。

4.肺 肺的主要功能是主氣,司呼吸,為體內(nèi)外氣體交換的通道。主治節(jié)、朝百脈,輔助心臟維持血液的正常循環(huán)。主肅降,通調水道,與脾腎共同完成水液代謝的生理機能。

(1)主氣、司呼吸,朝百脈肺主氣,就是說人體之氣皆由肺所主。氣是人體賴以維持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肺中的氣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飲食物之精微(來源于脾),一是從體外吸入的氣(即新鮮空氣)。這兩方面的氣,會于肺中,即產(chǎn)生“宗氣”。宗氣是促進和維持人體機能活動的動力,’它一方面維持肺的呼吸功能,進一步吐故納新,使體內(nèi)外氣體得到交換,另一方面由肺入心,推動血液循環(huán),并通過血液循環(huán)而宣發(fā)到全身各部,以維持各臟腑組織的機能活動。也就是說,血液運行,雖然由心所主,但必須有肺氣的輔助才能保持其正常的運行。肺主治節(jié),肺朝百脈,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2)主肅降,通調水道肅,是清潤肅靜的意思;降,是下降。由于肺在體內(nèi)所起的作用(主氣、司呼吸、主治節(jié)、朝百脈、通調水道等)和所居部位(居于胸中,為五臟之華蓋),決定了肺氣必須是在清潤肅靜和下降的情況下,才能保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人體內(nèi)的水液代謝,不但與脾的運化有關,與肺氣的肅降也有密切關歪。肺在水液代謝中的作用有二。一是將脾上輸來的水液中的精微,通過肺氣的宣發(fā)作用,使津液溫潤于皮膚;二是通過肺氣的肅降作用,來通調水道,使其不致于發(fā)生潴溜的現(xiàn)象。因此,小便的通利與否,常與肺氣肅降功能有關。

(3)外各皮毛,開竅于鼻,主聲音皮毛、汗孔具有調節(jié)呼吸的作用,鼻竅是呼吸出入的門戶,因此,皮毛與鼻都是肺的外候。皮毛潤澤、鼻竅呼吸通利、嗅覺正常,即是肺氣功能調和的一種表現(xiàn)。反之,皮毛干枯,汗孔當開不開、當閉不閉,鼻竅不利,則是肺功能失調的一種表現(xiàn)。

肺又是發(fā)聲音的器官,喉嚨與肺相通,是聲音之門戶。如果肺部有了病變,往往會引起喉嚨的疾病,而影響到聲音的變化,甚至語言嘶啞。

5.腎(附:女子胞) 腎是人體生命的根源,所以有“腎為先天之本”之說。它的主要功能,一是有促進人體生長發(fā)育的作用,推動這一作用的動力叫做“命門”,又叫“腎陽”,或叫“元陽”。因此,有腎主命門火和腎藏精的說法;二是主水液,對體內(nèi)水液代謝平衡起著主要作用。

(1)藏精,主發(fā)育生殖精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腎藏精的含義有兩個,一是后天之精,是指由五臟六腑化生出來的精氣,它包括著能夠滋養(yǎng)臟腑、肢體、五官等各部組織的精微物質(如精、血、津液),這種精氣,來源于飲食物里的精華部分,是維持人的生命,營養(yǎng)人體各部組織、器官,并促進其生長發(fā)育的基本物質;二是先天之精,它又分兩部分,一部分是指人體生命活動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的物質根源,即所謂的“先天之本”。另一部分是指人類生育繁殖的基本物質(與男子的精室,女子的胞宮有關),這部分精的生成、貯藏和排泄也是由腎主管。

先天之精與后天之精是相互為用的,先天之精需要后天之精的營養(yǎng),才能繼續(xù)維持其生命的活動力,后天之精有賴于先天之精的蒸化。兩者是共處在一個統(tǒng)一體中,一方衰竭,必定影響另一方的功能。存則共存,亡則共亡。

(2)主水液代謝的平衡 腎在人體水液代謝過程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人體中的水液必須保持一定的相對平衡,既不能太過(太過會引起水腫),也不能不及(會出現(xiàn)脫水)。水液的調節(jié)主要是依靠腎氣的開合作用。開即指輸出,消耗與排泄;合就是關閉,以保持一定的貯藏量。在整個水液代謝過程中,脾是主納入(通過胃)和轉輸?shù)模问侵餍l(fā)水液中的精微和通調水道的,腎是主開合以調節(jié)水量的。這三部分功能的總和叫做“三焦氣化”。所謂氣化,就是通過一定的熱能使之發(fā)生變化,這一熱能的發(fā)源地,就是腎的陽氣,所以說,腎主水。

(3)生髓、通腦、主骨,其華在發(fā),開竅于耳,通于二陰髓,是由腎精所化生,髓能養(yǎng)骨,骨能藏髓,髓又通于腦(“腦為髓之海”),所以說,腦、髓、骨均屬腎所主。同時,這三者與頭發(fā)、兩耳和前后陰又都是腎的外候。腎氣充沛,腎精盈滿,人的記憶力就強,身體也輕勁多力,能勝任較繁重的工作,同時牙齒堅固。牙齒的堅固與松動是骨質再生能力強弱的外候。頭發(fā)的光澤、生機,根源于腎,所以說發(fā)是腎的外華。此外,發(fā)的營養(yǎng)來源于血,故又有“發(fā)為血之余”之說。耳的聽覺靈敏,大小便排泄正常,都說明腎氣充足。反之,記憶力衰退,腰肢痿軟,牙齒松動,頭發(fā)枯落,耳鳴耳聾,性機能衰弱,大小便失禁等,即是腎之精氣虛衰的表現(xiàn)。

(4)命門的作用 命門是腎臟生理功能的動力,即人體熱能的發(fā)源地,又叫“元陽”、“元氣”或叫“真火”。腎所藏的精都需要一定的溫度,才能發(fā)揮其營養(yǎng)全身各部組織、器官和衍生后代的作用。這兩種精氣中的溫度和動力,就是命門之火的表現(xiàn),如果命門火衰,一方面在男子可以出現(xiàn)陽萎或精冷無子;在女子可以出現(xiàn)胞宮虛寒、白帶多或不孕等病癥。另一方面也可以出現(xiàn)脾胃消化功能低下,而造成泄瀉或下利清谷。

上面已經(jīng)談過,在水液代謝方面,三焦氣化的功能,也是依賴命門火的作用。如果命門火衰,就會引起水腫或大小便失禁等病癥。

此外,命門之原氣與胸中之宗氣,也是相輔相成相互為用的。宗氣以原氣為根,下達納入于命門,故有“腎為氣之根”和“腎主納氣”的說法。元氣亦以宗氣為養(yǎng),以保存元氣的持續(xù)力。

附:女子胞女子胞又叫胞宮(即子宮、卵巢、輸卵管的總稱),具有通調月經(jīng)和孕育胎兒的功能。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腎臟及經(jīng)絡中的沖、任二脈(沖脈為血海,任脈主胞胎)的關系最密切。胞宮能否正常排經(jīng)和孕育胎兒,決定于沖、任二脈的盛衰,而沖任二脈的盛衰又決定于腎臟,腎精充沛,機能(命門)旺盛,則沖任脈盛,女子就能正常的通行月經(jīng)和生育子女。反之,腎精虛虧和命門火衰,則沖任脈虛,就會引起月經(jīng)不調或閉經(jīng)而不能生育子女。由于月經(jīng)與懷孕都和血液運行有關,而心是主血液循環(huán)的,肝是調節(jié)血量的,脾是統(tǒng)攝血行的,所以子宮的生理活動和心、肝、脾也有一定的關系。當肝氣不能正常疏泄,或心、脾生理機能失調時,也都能影響沖任二脈而發(fā)生月經(jīng)失調等病癥。


二、六 腑

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其總的生理功能,是受納和消化飲食物,輸出營養(yǎng)和排泄糟粕,運化水津和疏通水道等有關飲食消化方面新陳代謝的。

1.膽 膽有兩種功能,一是藏精汁(即膽汁),是指輸出膽汁,以助消化。膽雖屬六腑之一,但不與外界直接相通,也不像胃腸容納飲食物那樣時入時出,輸瀉而不藏,所以又把它列為“奇恒之府”。膽的病理特點是易生熱象。二是主決斷,即指精神意識方面判斷事物,作出決定的能力。如俗話說“膽大”“膽怯”等。

2.胃 胃的主要功能就是受納食物和腐熟(即消化)飲食物。故有“胃為水谷之海”之稱。胃的功能叫做“胃氣”,由于胃需要把消化后的飲食物下輸?shù)叫∧c,所以,胃氣的特點是以下降為順。如果胃氣不降而上逆,就會引起惡心、嘔吐、噯氣、呃逆等癥狀。

3.小腸 小腸的主要功能是受盛化物,分泌清濁。凡經(jīng)胃腐熟的飲食物,由小腸承受下來,進一步加水消化,把其中“精”的部分(指飲食物中提煉出來的精華)吸收后,通過脾的運轉到全身各部,濁的部分(指消化后的糟粕)下注到大腸或滲入膀胱,變成大小便排出體外。所以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大小便的排泄,都和小腸有直接關系。

4.大腸 大腸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小腸下注的東西,吸收其中剩余的水分和養(yǎng)分,使之變化為成形的糞便,然后由肛門排出體外。所以說,大腸是傳導糟粕的通道。如果大腸的傳導功能失常,就會出現(xiàn)泄瀉或痢疾、便秘、便血等病癥。

5.膀胱 膀胱的主要作用是“化氣行水”、貯尿、排尿。尿是人體水液代謝的產(chǎn)物,貯存在膀胱,到一定量后排出體外。貯存與排出,都是通過“氣化”這一功能來完成的。“氣化”(即化氣行水)就是通過體內(nèi)的熱能,從水液中蒸發(fā)出一定量的氣體來控制體內(nèi)水液的出入量。因此,氣化功能失調,就會導致小便不利,或尿閉或小便頻數(shù)、失禁等病癥。

6.三焦 三焦分上、中、下三部分。相當中脘(胃胱)部位(包括脾胃)為中焦,中脘以上至胸腔部位(包括心肺)為上焦,中脘以下至小腹部位(包括肝腎等諸器官)為下焦。焦就是熱的意思,這種熱能的表現(xiàn)叫做“氣”,所以三焦總的功能是主持諸氣,疏通水道,是水谷出入的道路。但上、中、下三部的功能又各有所長。

上焦的主要功能是宣發(fā)積于胸中的“宗氣”,將其輸送到全身,供給體內(nèi)各組織器官的機能活動(主要是心肺的功能)。中焦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轉輸飲食物(包括脾胃等功能在內(nèi)),蒸發(fā)津液,把營養(yǎng)物質化生營氣(即血液的組成部分)。下焦的主要功能是把人體內(nèi)消化后的殘余物質,加以分別清濁,食物的殘渣通過大腸排出體外。水液代謝過程中的剩余水分,經(jīng)過氣化由腎通過膀胱排出體外。

綜上所述,三焦總的生理功能是體腔內(nèi)幾個臟腑在飲食物消化吸收營養(yǎng)、排泄等功能方面的總和。而這一總的作用,又是元氣(命門)、電氣(脾胃之氣)、宗氣三者相輔相成的集合體。因此三焦的病變也就大都表現(xiàn)在胸腹體腔內(nèi)有關輸送飲食物中的精華和排泄糟粕等幾個方面。一般說來,表現(xiàn)在心肺的叫做上焦病,表現(xiàn)在脾胃的叫做中焦病,表現(xiàn)在肝腎的叫做下焦病。

三焦是祖國醫(yī)學臟腑組織中的一個特有名稱。由于歷史條件限制,各人有其實踐體會,未能得到統(tǒng)一認識,尚有待今后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


三、臟腑組織間的關系

人的生命活動,是靠臟腑間的密切聯(lián)系所構成的人體生理功能的整體性進行的。這些臟器雖然各有其不同的生理作用,但彼此之間又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

1.臟與臟之間的聯(lián)系

(1)心與肺。心主血、肺主氣。心與肺之間主要是氣與血的關系。血液的運行要靠氣的推動,氣也只有貫注于血脈之中,才能通達全身。故有“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的說法。反應在病理方面,心肺不正?;ハ嘤绊?,如咳嗽日久,肺氣損傷,推動心血的功能不足,就會導致心氣虛而出現(xiàn)心悸氣短,甚至心區(qū)疼痛等癥。心火熾盛,消爍肺的津液,則見咳痰咯血、鼻燥、咽干等癥。

(2)心與肝。心與肝之間主要是血液循環(huán)與血量調節(jié)的關系。若心血不足,可以影響肝的調節(jié)而引起失眠多夢、眩暈等癥,肝血不足也可以影響心的功能而出現(xiàn)心悸、怔忡等癥。又如臨床上高燒、昏迷、抽風的病癥,也是心肝相互影響的一種病理變化。另一方面,心主精神意識,肝主疏泄條達(即情緒舒暢)。精神與情緒也是相互影響的,如精神不足,就會影響情緒的愉快,情緒抑郁不暢也會影響精神的充沛。

(3)心與脾。脾的運化功能,.需要心陽的幫助,心血的再生又必須依靠脾的轉化為其來源。如果心陽不足,影響脾的運化,除心臟病癥外,還會出現(xiàn)食少浮腫等癥;若脾的運化失常,影響了心血的再生,就會出現(xiàn)貧血心悸等癥。此外,心與脾還有循環(huán)與統(tǒng)攝的關系,如果脾虛不能統(tǒng)攝血液,就會引起各種出血的疾患。
(4)心與腎。心與腎之間的關系有二,一是陰與陽(又叫水與火)的互濟,二是精與神的互根。心居上焦,其性主動,故以陽(火)為主,腎居下焦,其性主靜(藏精氣而不泄)故以明(水)為主,心陽下降,溫暖腎陰,腎陰上濟,滋養(yǎng)心陽,上下相交,動靜結合,形成一對矛盾的統(tǒng)一體,始終使人體保持在一個相對的平衡狀態(tài)。這種現(xiàn)象又叫做“水火既濟”、“心腎相交”。若陽氣不足腎水不化,水氣逆而上犯,就會造成“水氣凌心”的心悸癥,如果腎水不足,不能上濟心火,心火獨亢,也會出現(xiàn)失眠健忘、多夢遺精等現(xiàn)象,這就是“心腎不交”的病癥。

心主藏神,腎主藏精,精與神也是一對矛盾的統(tǒng)一體,精是神的物質基礎,神是精的外在表現(xiàn)。先天之精是神的物質基礎,后天之精是神的給養(yǎng),精氣充沛是神志活動正常的條件。神機旺盛是使精氣再生的條件(又叫互根),所以,對于人體的健康狀況,一般都以精神二字來形容。

(5)肝與肺。肝與肺主要是治節(jié)與調節(jié)的關系。肺主治節(jié),肝主調節(jié)全身的血量,而肝向全身輸送血液,必須依賴于氣,如、果肺氣虛弱,即影響肝的調節(jié)與疏泄功能,而出現(xiàn)乏力少氣、情緒抑郁等癥。反之,肝氣壅滯,也會影響肺的治節(jié)與肅降,而出現(xiàn)咳痰、咽痛或咯血等病癥。

(6)肝與脾。肝與脾之間主要是疏泄與運化的關系。脾的運化,必須通過肝的疏泄。若肝氣郁滯疏泄失常,會影響脾的運化,就會出現(xiàn)腹脹、脅痛等癥。并伴有食欲不振、腹瀉等病癥。反之如果脾失健運,也會影響肝的疏泄,引起腹脹脅痛、黃疸等病癥。

(7)肝與腎。肝與腎主要是互相滋養(yǎng)的關系;肝臟疏泄條達與調節(jié)血量的功能,必須依賴腎陰的滋助,腎陰(精)再生的物質來源,又需通過肝的疏泄而入藏于腎。因此有肝腎同源之說。如果腎陽不足,肝失濡養(yǎng),就會導致肝陽偏亢,而出現(xiàn)眩暈頭痛、急躁易怒等病癥。古人把這種現(xiàn)象稱之為“水不涵木”。

(8)脾與肺。脾與肺主要是益氣與主氣的關系。脾所轉輸?shù)娘嬍澄镏珰?,上輸于肺,與肺吸入的氣結合變化而形成“宗氣”,這就是脾助肺益氣的作用。另一方面,脾運化水濕的功能,又需借助于肺氣的肅降。如果脾氣虛弱,運化失常,就會導致肺氣不足,而引起氣短、喘息,甚至浮腫等癥。

(9)脾與腎。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脾的運化功能,必須得到命門火的溫煦蒸化才能完成。反之,命門火又賴于后天之精氣滋養(yǎng)。因此,兩者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如果命門火衰,就會引起脾的運化失常,就會出現(xiàn)食少腹脹、久泄不止等癥。此外,脾與腎在水液代謝上也是相互協(xié)調的,若脾虛失運,導致水濕停蓄,影響腎的氣化,就會出現(xiàn)水腫等癥。

(10)肺每腎。在水液代謝上,肺主通調水道,腎主開合,故有“腎主一身之水”,“肺為水之上源”的說法。在呼吸方面,肺與腎之間又有著呼吸與納氣的關系。。肺的呼吸功能,要靠腎的納氣,所以有肺主呼吸,腎主納氣之說。若腎虛不能納氣,就會造成呼吸淺表的病態(tài),一些慢性氣喘病,往往與腎不納氣有關。

通過以上臟與臟之間的關系,可以看出五臟之中均有氣血陰陽之分。不過根據(jù)各臟生理功能的不同特點,在氣血陰陽之中,又各有所偏重而已。如肺以氣、以陰為主,其性喜溫惡寒,喜潤惡燥;心以陽、以血為主,其性喜熱;脾以氣、以陰為主,其性主升,喜燥惡濕;肝以陰血為主,體陰用陽,性喜柔惡剛;腎以陰、陽為主,其性主封藏。

2.腑與腑之間的關系

六腑的生理功能雖然不同,但它們都是化水谷,行津液的器官。飲食物的消化、吸收、津液的輸布、廢物的排泄等一系列的過程,就是在六腑既分工又合作的情況下,共同來完成的。胃、膽、小腸、大腸密切協(xié)作,共同完成飲食物的消化與吸收,并將其糟粕傳入大腸,經(jīng)過大腸的再吸收,將廢物排出體外。膀胱的貯尿排尿與三焦的氣化也是相互關聯(lián)的。三焦則是概括了它參與的消化、吸收、排泄等各方面的功能。因此,六腑之間,必須相互協(xié)調,才能維持其正常的出入升降的生理狀態(tài)。

3.臟與腑之間的關系 五臟主藏精氣,為陰,主里;六腑主傳化物,為陽,主表。臟腑間的關系,就是一臟一腑、一表一里、一陰一陽相互配合的關系。臟腑表里相合,主要是通過經(jīng)脈來實現(xiàn)的。如肺與大腸、心與小腸、肝與膽、脾與胃、腎與膀胱、心與三焦均相互為表里。它們之間的表里相合是以其生理功能上的相互連結,相互為用而存在的。

(1)肺與大腸相表里 大腸的傳導功能,有賴于肺氣肅降。若肺失肅降,往往會影響大腸的傳導,出現(xiàn)大便異常,反之,大腸傳導通暢,肺氣才能和利。若大腸壅滯不暢,也會影響肺的肅降功能,而引起氣逆咳嗽。

(2)心與小腸相表里 心氣正常,小腸才能發(fā)揮其分別清濁的功能,小腸的分別清濁正常,有助于心氣的正?;顒?。

(3)肝與膽相表里 膽汁來源于肝,肝疏泄失常,則影響膽汁的正常分泌,而膽汁分泌失常,反過來又影響肝的功能,造成黃疸(消化不良等癥)。

(4)脾與胃相表里 胃主受納,脾主運化。脾氣主升,胃氣主降,脾性本濕喜燥,胃性本燥喜潤。二者一納一化,一升一降,共同完成運化飲食物的全過程。

(5)腎與膀胱相表里 腎主水液,膀胱具有排泄小便的功能,共同完成水液代謝。

(6)心包絡與三焦相表里 心包絡與三焦也是在絡脈上存在絡屬關系。一內(nèi)一外,互為表里。

 

四、臟腑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及其表現(xiàn)

人體生命主要是依靠臟腑機能活動,而臟腑機能活動又是以精、氣、血、津、液為其物質基礎。在人體生理活動的過程中,這些物質由于臟腑的活動而不斷地被消耗,又不斷地得到補充和滋生。人的精神、意識、思維、知覺、運動等是臟腑機能活動的表現(xiàn)的總稱,叫做“神”。概括的說,精、氣、血、津、液是臟腑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神”是臟腑機能活動的表現(xiàn)。

1.精 精是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構成人體之精的精叫做生殖之精;維持生命之精,叫做水谷之精。生殖之精是指繁衍人類,具有生殖能力的物質,也是人體生命的原始物質,當男女兩性之精相結合后,就在母體中孕育構成身形,所以又叫做“先天之精”。
水谷之精是指飲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是經(jīng)過脾胃消化、吸收的作用而獲得的,所以又叫做“后天之精”。

人體生命的維持,必須依靠后天之精來滋養(yǎng),平時五臟六腑的精氣充盈,則歸藏于腎,當生殖機能發(fā)育成熟時,它又能化生為生殖之精。在人體整個生命過程中,精不斷地消耗,也不斷得到“水谷之精”的滋生和補充。

精是富有生命力的,它不但具有生殖和生長發(fā)育的能力,并能抵抗不良因素的刺激而免于疾病。因此,精的盛衰是人體生老病死的最基本的內(nèi)在根據(jù)。

(1)血 本源于先天之精,但其再生則是來源于飲食物的精華,也就是“營氣”。營氣是化生血液的物質,血是營氣的依附所在,血液的來源旺盛,側身體強健,若來源不足或耗損過多,則百脈空虛而身體虛弱。如肌膚得不到足夠的血液,就會麻木不仁,四肢得不到足夠的血液,就會手足不溫,甚至痿廢不用??傊?,內(nèi)在的組織器官和外在的皮毛筋骨,都必須在血液運行不息的狀態(tài)下,才能得到充分的營養(yǎng),以維持其生理功能。

(2)津液 津液是人體體液之一,因其液質和分布部位以及具體功能的不同,有“津”與“液”之分。津:質稀而清,隨著三焦的氣化,滲透浸潤于肌膚腠理之間,以溫養(yǎng)肌肉,充潤皮膚;液:質稠而濁,也是由三焦布散,而流行浸潤到關節(jié)、腦髓、,空竅以滑潤關節(jié),補益胸髓,潤澤耳、目、口、鼻等空竅。概括地說,津液本屬一體,都是由飲食物化生,分布在表的叫津,分布在里的叫液。津與液在環(huán)流周身的過程中,是互相影響、互相轉化的,故在臨床上常常津液并稱,不予嚴格區(qū)分。

津液的生成、布散、環(huán)流和排泄,皆與三焦的氣化功能有關,也就是與肺、脾、腎三臟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例如汗、尿的排泄,就是津液環(huán)流代謝的表現(xiàn)。假使腠理閉塞汗孔不暢,是屬上焦不宣,責之于肺;膀胱不利、小便隆閉,是屬下焦不通,責之于腎;若胃脘不和,水飲停蓄,是屬中焦失運,責之于脾。 

由此可見,津液的代謝,是維持體內(nèi)液體平衡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倘若津液生成不足,或大汗、大吐、大瀉、大出血之,或持續(xù)高燒、耗傷津液過多,就會產(chǎn)生皮膚干皺,口唇燥裂,舌面無津,口渴咽燥、目澀、鼻干、大便秘結、小便短少等一系列燥癥。反之,津液環(huán)流障礙,造成潴溜,也會發(fā)生水腫或痰飲內(nèi)蓄的病態(tài)。

2.氣 氣的含意涉及面較為廣泛,總的來說,可歸納為兩個方面,一是指體內(nèi)流動著的,富有營養(yǎng)的微細的精密物質(如營氣、衛(wèi)氣等);一是指臟腑功能活動的能力。

在人體各部均分布有流動著的精微物質,由于分布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如聚在上焦的叫做“宗氣”,聚在下焦的叫做“元氣”(或原氣),宣發(fā)在肌膚腠理的叫做衛(wèi)氣,運行在血脈之中的叫做“營氣”,現(xiàn)分述如下:

(1)元氣 發(fā)源于腎,包括元陰、元陽(即腎陰腎陽)之氣。因其由先天之精化生,所以叫做元氣。元氣是人生生化的原動力,它的作用是激發(fā)和推動五臟六腑的功能活動,元氣的持續(xù)有賴于后天營養(yǎng)的不斷滋生。

(2)宗氣 積于胸中,它是飲食物所化生的精微之氣和吸入的自然空氣相結合的產(chǎn)物。因其是內(nèi)在之氣與外在之氣的綜合體,又是貫注于全身之氣的起點,故叫“宗氣”。“宗氣”的作用,一是助肺司呼吸,凡語言、聲音、呼吸的強弱,均與裊氣的盛衰有關;二是把水谷之精的膘悍部分,宣發(fā)于脈外,反水谷之精的精華部分貫注于脈中,以營養(yǎng)全身,凡是氣血的運行以及肢體的寒溫和活動能力,多與宗氣有關。

(3)營氣 營氣是由水谷之精氣所化生,營氣運行在脈中,屬于血液的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以血脈為軌道,晝夜不息運行于周身上下表里各部分,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皆以此為營養(yǎng)。

(4)衛(wèi)氣 衛(wèi)氣是由水谷之悍氣所化生,由宗氣宣發(fā)于脈外:它是人體陽氣的一部分。因其具有保衛(wèi)肌表抗御外邪的作用,所以叫做“衛(wèi)氣”。衛(wèi)氣在內(nèi)有溫養(yǎng)五臟六腑的功能,在外有溫養(yǎng)肌肉,潤澤皮膚,滋養(yǎng)腠理,啟閉汗孔等作用。因此、,人體的臟腑活動,特別是肌表皮膚的功能是否正常,與衛(wèi)氣的強弱有密切關系。若衛(wèi)氣不足,肌表不同,外邪就會乘虛而入。

營氣與衛(wèi)氣都是由飲食物中化生出來的。營氣是飲食物中的“精氣”,衛(wèi)氣是飲食物中的“悍氣”,營氣運行在脈督,具有化生血液的作用,衛(wèi)氣運行在脈外,具有溫養(yǎng)肌腠,保衛(wèi)體表的作用。

綜上所述:元氣為先天之精所化生,營氣、衛(wèi)氣由中氣(脾胃之氣)所生,營氣、衛(wèi)氣與自然之氣相合即是“宗氣”。元氣、宗氣、營衛(wèi)之氣與各臟器功能(又名臟氣)的總和叫做“正氣”或叫“真氣”。

總之,精氣是維持臟腑正常生理和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但它們的生成與轉化,又是臟腑生理功能綜合活動的結果。這兩個方面(即物質與機能)是互為消長、相互促進的。例如人體的各項機能活動,必須要消耗一定的精、氣、血、津、液等物質,而這些物質的生成又必須消耗一定的能量。這樣不斷地彼長此消,彼消此長,并經(jīng)常地保持其相對平衡,正是人體不斷發(fā)育成長的必要條件。

3.神 神是臟腑機能活動的外在表現(xiàn),也就是人的精神狀態(tài)。它包括人的感覺、聽覺、視覺、動作、思維等一系到的精神活動。

古代醫(yī)學家認為,人的精神活動與機體的精、氣、血、津液等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體。精、氣、血、津液充足,臟腑機能活動正常,人的精神、意識、知覺、運動就旺盛。反之,物質缺乏,機能活動衰退,人的精神就會表現(xiàn)為萎靡不振。因此,精、氣、神三者可視為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三者之間又具有相互資生的關系。精充、氣足、神全是健康的保證,精虧、氣虛、神耗是衰老的原因。

 

文章來源:http://m.eeocool.cn/rentixuewei/baojiananmo/2012-05-10/2076.html
打印紙張:字號選擇:超大 帶圖打印打印此頁面 返回原文